七里山塘旅游景區
山塘街位于古城蘇州的西北部,東連“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接“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3600米。因此被稱作“七里山塘。山塘街始建于公元825年,距今已有1179年的歷史。唐朝寶歷元年(825)大詩人白居易來蘇州擔任刺史。為了便利蘇州市民游玩虎丘,他組織民工疏通山塘河并順勢拓展了河提,供車馬往來驅馳。自此,兼具交通旅游雙重功能的山塘街就橫亙在市區和虎丘之間了。蘇州人民為了感謝這位為民造福的大詩人,將山塘街稱為“白公堤。
山塘街自建成以來,便以其秀麗的水鄉風光成為旅游勝地。整個街道呈河路并行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粉墻黛瓦、體量協調、疏朗有致,是蘇州古城風貌精華之所在。山塘街在明清時期就是我國名勝古跡最密集、門類最多的街區。據清代《桐橋倚棹錄》記載,道光年間山塘一帶的山水古跡達500多處。直至今日,山塘街仍是蘇州古跡最多的街區。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山塘街不僅是一個旅游勝地。更是一個商貿重地。明清時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的發展,蘇州逐漸成為我國東南地區的經濟中心,“堪稱彼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臺灣“中研院劉石吉)。而山塘作為溝通蘇州城與京杭運河的要道,也一躍成為蘇州最繁盛的商貿重地,被譽為“神州第一街。乾隆年間畫家徐揚的《姑蘇繁華圖》生動再現了當時蘇州的繁榮市面。此圖重點描繪了一城、一村、一鎮、一街。其中的一街就是山塘街。
隨著歲月的流逝,山塘街逐漸被歷史湮沒,不復歷史的繁盛。2002年,蘇州市政府為保護山塘歷史文化遺產、再現山塘繁榮景象,由市長掛帥,組織專家小組進行專題研討,恢復了山塘歷史文化保護區。并將山塘建成一個集中展現吳文化精髓的旅游景區。 2004年9月30日,修復一新的山塘歷史文化保護區正式開街。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的面前。目前的山塘景區包括以下幾個景點:山塘老街、吳一鵬故居、泉州會館、紹興會館、古戲臺、山塘閣美術館、安泰救火會、通貴橋等。
關鍵字: 保護區 歷史文化 文物保護 旅游景區 旅游勝地 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