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粵灣美食坊
說到百粵灣人們自然會想到廣東,“粵”乃我國廣東省簡稱,古時候的廣東即被稱為百粵國。廣東地處我國南端沿海,江河湖海縱橫交錯天然良灣極多,靠水為生的漁民們在遭受臺風襲擾無法捕魚時,紛紛躲避到附近港灣,經營起海鮮、粥、粉、面等特色食品。船家的烹調技法自有一番獨特之處且不易仿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其風格迥異的食品及經營風格—“避風塘美食”,尤以當時隸屬廣東的香港避風塘最為著名。香港一帶的避風塘有銅鑼灣、油麻地、香港仔、鯉魚門等十多處,以銅鑼灣避風塘歷史最久,也最有情調。它落成于1883年,當時面積很大,灣舶的營業艇多達數百艘。在這里,不僅可以領略到繁華都市中難覓的水鄉村野情趣,飽餐艇家在“海上廚房” 里即時烹煮的海鮮美食和“艇仔粥”,而且可以隨興點唱幾支小曲,清歌入懷,“避風塘”遂成為港九市民夜生活的勝地和粵港美食的代表。但經過幾次大規模填海,避風塘面積越縮越小, “海上廚房”日漸衰微,只能紛紛上岸登堂入室,散落到港島各處,以往的秦淮風光漸漸消失,但避風塘獨具水鄉漁村的美味佳肴依然流傳下來。 歲月流逝,人們越發懷念往昔在避風塘內食鮮賞景的意趣,遂在陸上誕生了集諸多避風塘風味于一體的“百粵灣美食坊”。“百粵灣”將散落在港九各地的避風塘佳肴一一聚集,并融合進了其它嶺南風味,將別樣的“百粵灣美食坊”帶入內地。紛至沓來的人們在“百粵灣”既能享受到粵菜的精致纖巧與海鮮的溫和細膩,又能沉醉于過去避風塘濃郁的漁港風情之中。 昔日香港避風塘,今日津門百粵灣。食客來此觀山、賞水、品茶、登船、入亭、嘗鮮,抒往日情懷,享今日歡樂。
關鍵字: 廣東省 捕魚 海鮮 特色 美食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