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走進神奇的克什克騰》系列之四阿斯哈圖石林
不管是從天上看還是從地上看,也不管是從遠處看還是從近處看,阿斯哈圖石林都是世界上最神奇美麗的地方之一。
從克什克騰旗回來,已經兩個半月了。這兩個半月,天天都想寫阿斯哈圖石林游記,可又總是怯怯地不敢動筆。我實在是有些害怕啊!怕我筆下的粗文陋字,把阿斯哈圖的美景給糟塌了,怕我拍的那些不上檔次的照片,辱沒了阿斯哈圖的名聲。
在同程網友“漠南風”的鼓勵下,今天,我終于橫下心來,敲響了鍵盤,開始了這篇游記的寫作。
二oo七年九月三日早晨,克什克騰旗政府辦公室的王建林秘書和司機牧仁帶車來到了我和我老伴住的熱水塘開發區的環保賓館,接上我們倆開始向阿斯哈圖石林進發。
在去阿斯哈圖石林的途中,王秘書給我們介紹說,“阿斯哈圖”是蒙古語,翻譯成漢語是“險峻的巖石”的意思,那里現在是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個園區。在交談中我又了解到,這座石林在海拔一千七百米左右的北大山上,分布面積有五平方公里,是花崗巖地貌與石林地貌相結合的一個類型,也是世界上獨有的一處奇特地貌景觀。
不一會兒,車停在了山頭上,我們已經進入了石林園區。
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堵“石墻”。這堵墻,有兩米多寬,六米多高,三十多米長。它可不是人工砌筑的,而是冰川作用與風化作用相結合的產物。夠神奇的吧?您看它的造型,像不像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巨輪?導游給我們介紹說,它的名字就叫“乘風破浪”。
這是一座方塔,足有二十多米高,材料是堅硬的花崗巖,上下一體,像是雕塑。誰能想象得到,這一巨大的雕塑竟是大自然的杰作啊!
換個角度再看,方塔變成了一把巨型椅子。當地的蒙古人說,這是成吉思汗坐過的椅子。可以想見,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目中有多么高大。
二oo八年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將在克什克騰大地上傳遞,這片山川、草原早就做好迎接圣火的準備了。看,這塊巖石分明就是一把燃燒著的火炬嘛,它象征著和平與文明,照耀著克什克騰大地……
鱷魚本應生活在水中,它跑到這大山上來干什么哪?哦,對了,聽說鱷魚每天都得曬太陽,以便從陽光中獲取熱量。阿斯哈圖可是向陽寶地啊,這鱷魚真還選對地方了。
導游說這塊巖石叫“靈芝峰”,真還挺像的。不過,這么大的靈芝,即使有《白蛇傳》里白娘子的法力,恐怕也搬不走、挪不動它。
咦,這塊巨石太奇了,活像兩個人的腦袋靠在了一起。看,有鼻子有眼睛,還有嘴唇、下巴呢!
跑到跟前細看,更像兩個人挨在一起了。趕緊問導游這塊巨石叫什么名,導游說:“那是情人石。”
這是一段長一百一十多米的石墻石柱景觀,在遠古時期曾是冰斗的刃脊,經過長期風化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頂部斷開的石墻,后來又變成了頂部獨立、底座相連的石柱。石墻、石柱錯落有致,高低起伏,遠看如一輪新月,又像一座城堡。根據它的形狀,人們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月亮城堡。
這組石柱長約七十米,最高處離地面有十八米,各個石柱呈不同形態,當地百姓管它叫“七仙女”。趕緊數一數,不對啊!不算最西邊那個矮石礅,還有十個石柱呢,怎么叫“七仙女”呢?問過導游才知道,兩邊顯得比較寬大的是石墻,石墻里邊的那八個石柱,苗條的是“七仙女”,中間那個體態較胖的是“王母娘娘”。不管它是不是“七仙女”,我覺得這組石柱特漂亮。
山坡上,幾塊大石板摞在了一起,足有半人多高,導游說那是“將軍床”,那床頭上還搭著半塊石板呢,分明是枕頭嘛!我招呼老伴坐到石床上去當了一回女將軍——當然是假冒的啦,哈哈哈哈……
給我老伴以“七仙女”峰為背景再拍一張照片。看把我老伴樂得,笑容滿面!
<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75px" alt="《</body></html>
關鍵字: 克什克騰 石林 阿斯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