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遺址
隨著黑城文化的進一步發掘、整理、研究和黑城遺址的修復,這里已成為旅游勝地。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這一西北邊陲的明珠居延綠洲之中,除領略鱗次櫛比的樓房廠舍,風景如畫的街市田園,煙波浩渺的沼池湖泊外,大可憑吊游覽的還有那數以百計的古墓烽燧,寺廟土塔,陣垣古城和田莊農舍.其間,阡陌交錯,渠道縱橫,最引人入勝者,當首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所青睞的歷史古城---黑城. 這座城垣底厚十一點六米,高九米,面積16萬平方米的 城池,坐落在額濟納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東南二十五公里的沙磧中,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遠在十余里之外,即可看到聳立于城墻之上的白塔縹渺在微風之中,猶如仙境,神密莫測.
殘陽如血、漠風當歌,烽火狼煙、羽翎傳信。撫摸暮色籠罩下的殘垣斷壁,沉甸甸的思緒從指間滑落,消失在歷史無言的厚重里。古道蜿蜒、笛聲悠咽,對視著胡楊林淚水潸然hellip;hellip; “居延一詞為匈奴語,其意為“天。居延地區原為匈奴牧地,19歲的大漢將軍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漢朝曾在這里屯兵戍邊,創造了居延地區燦爛的漢文明。漢后這里的文明斷斷續續、起起伏伏,戰爭的創傷浸透了弱水河畔。時至公元1038年,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國在這里設立“威福軍司,這是居延文明的又一次高潮,也是這里成為如今西夏文化研究重要線索的原因。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軍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設“亦集乃路總管府,這里成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樞紐,馬克波羅就是沿著這條古道走進了東方天堂。
1372年,明朝征西將軍馮勝攻破黑城后明朝隨即放棄了這一地區,此后黑城便在塵封的歷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1886年,俄國學者波塔寧在額濟納考察時發現了黑城。1908年4月,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在這里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貴的漢文、夏文對照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和掠奪行徑轟動考古界和史學界hellip;hellip;
關鍵字: n內蒙古 探險家 額濟納 額濟納旗 黑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