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山巖畫
同期:內蒙古烏海市文物站 站長 李雪飛咱們這里的巖畫跟別處不一樣,緩坡的,別處是立壁的,因為那些天上的顆粒都直接降到表面上,一遇潮濕就起反應,所以咱們保護這處巖畫迫在眉睫。
由于桌子山巖畫是傾坡式巖畫,再加上位于工廠礦山附近,很容易受到損害,烏海市正在規劃建設一個桌子山巖畫遺址博物館,以更好地保護這一珍貴的人類遺產。
此為山地緩坡巖畫,該處巖畫位于烏海市市區東南15公里處的召燒溝西口南坡上,屬桌子山賀蘭山皺褶帶,是賀蘭山北部的余脈。這里植被稀疏,一片荒涼景象。其地質構造為奧陶紀灰色石灰巖,也有少數屬寒武紀頁巖和泥質頁巖,石灰巖的硬度為7度。這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遺跡。1986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將這處巖畫公布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處巖畫磨刻在約為30度的緩坡上,巖畫集中磨刻在約650平方米的石灰巖磐石上,被雨水沖刷形成的小溝割裂為三部分,零星巖畫分布在約400times;400米的范圍內。
分布于距市區東6公里的蘇白音后溝西口北部崖壁上,巖畫內容多為動物,有犬、羊、大角鹿等,且有場面宏偉之狩錯圖。該處巖畫因遭采石者坡壞,現所剩無幾。
關鍵字: 烏海市 內蒙古 古代巖畫 桌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