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博物館
二連浩特是世界上著名的動物化石寶庫,是亞洲和中國發現恐龍化石最早、最多的地方之一。從二連浩特向東北,沿今中蒙邊界行走約9公里,有一個叫二連鹽池的地方,被國際上譽為“恐龍墓地。二連鹽池橫亙于蒙古高原這一巨大內陸盆地的中心,地勢低洼,海拔在九百米左右,四周為起伏的高平臺所環繞。整個地形平坦、開闊,素有“浩瀚盆地之稱。就在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查干諾爾龍。
1985年,內蒙古自治區在錫林郭勒盟的查干諾爾籌備建設一個大的化工廠。在建設工地上,人們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內蒙古博物館派人經過細致的挖掘,終于揭開了“恐龍巨人的面紗。這只恐龍全身骨骼的70%保存良好,經過專家鑒定,它是一條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蜥腳類恐龍,中外專家當即將其命名為查干諾爾龍。這個大家伙裝架后身長26米,高7.7米。抬起頭來,能夠探到四層樓頂。很難想象,如此龐然大物,也是從一顆極小的恐龍蛋里孵化出來的。專家認為,恐龍這種特性也許與當時炎熱的氣候有關。對人類而言,人的腦垂體僅像黃豆粒大小,它所分泌的生長激素就決定了人的高矮。而蜥腳龍的腦垂體卻特別大,它分泌的生長激素使它成為動物王國的“巨人。盡管它有如此巨大的身軀,但它的腦量還比不上一只小貓,因而在池沼或湖泊中,它們只能緩緩地行走,依靠動物的本能尋覓食物。它們逃避肉食性恐龍襲擊的唯一方式,就是移動其巨大的身軀躲進更深的湖泊中。
關鍵字: 二連浩特 內蒙古 恐龍博物館 恐龍蛋 蜥腳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