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廟
葛根廟位于白(城)阿(爾山)鐵路的葛根廟車站附近,距興安盟行署所在地烏蘭浩特市30公里。廟址座落在陶賴圖山東南方山腳下。葛根廟曾經是內蒙古東部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圣地,建筑雄偉壯觀,具有藏式建筑風格。
葛根廟前身為今吉林省洮南市蓮花圖廟,建于18世紀40年代。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賜蓮花圖廟名為“梵通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梵通寺第二世葛根為擴建廟宇來到科爾沁右翼前旗中部地區。傳說二世葛根走到一處樹木茂密的山坡時,從草叢里跑出了一只白兔,葛根當即命名此山為“陶賴圖山(有兔的山),并決定在山腳下依山傍水處修建寺廟,廟的名稱定為“陶賴圖葛根廟,后簡稱葛根廟。不久二世葛根圓寂,建廟工程由三世葛根承擔。工程從嘉慶元年(1796年)動工,到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十二日正式落成。
葛根廟以梵通寺、廣樂寺、廣覺寺、宏濟寺、慧通寺五大殿堂為主,配有葛根宮、尼瑪宮、葛根陵等小型殿堂,占地總面積為6萬多平方米。各殿堂內部全為紅漆明柱,天花板上均繪有古代龍鳳圖案,金壁輝煌,莊嚴肅穆。殿堂又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前部為經堂,兩側陳列各種經卷和佛像、經具、器皿等;后部為佛堂,緞制的繡花傘蓋頂幔下,依次排列著近千尊鍍金銅制大小佛像及若干供具、器皿等。
葛根廟以《甘珠爾》和《丹珠爾》為主誦經典。其中《丹珠爾》中的“醫云明部,是當今喇嘛醫界和蒙古醫界所用的主要醫學經典之一。除正殿梵通寺外,四大殿堂各設學部一所,分別研究佛教理論、天文地理、佛教秘學理論、病因醫理學等。此外,為了讓各殿學部分別管理各自的日常活動,還設有15個廟倉。這是全廟各系統管理其教務、學習、生活和財務、布施收入等事項的常設管理機構。
關鍵字: 興安盟 內蒙古 白城 葛根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