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慈善寺游記
初秋的早上,漸漸南移的太陽還是意猶未盡地在地面上投下燦爛的光斑。只是在空氣里,分明充盈著秋天涼爽的氣息。北京最好的季節到來了。近來難得的清閑無事,早就做好打算,要好好地利用這難得的機會。雖然已經把自己的心理 "按捺" 調理得平和寧靜;可是恍恍然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中少了些目標,少了些期許。還是出去走一遭吧。上了車,殘余的一絲睡意也就隨著路旁的綠樹和青草飛掠退去。
在車上和隨行的伙伴聊起天來。既然是出去旅游,話題總是圍繞主題展開。法海寺是明朝修建的古剎,在來前就有耳聞,規模不大,但是寺內的精美壁畫與莫高窟齊名,并堪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媲美。或許受此影響,某同伴思維發散到敦煌,繼而到了西藏;眉飛色舞之間,臉上滿是期待。其實這在以前也畢竟是我的夢想;不知怎么,這時心里卻驀地產生了一絲厭意。彷佛明白我的想法,旁邊一位活潑可人的女生郁悶道,為什么大家都想去那里啊,沒勁。雖然在自己的內心里已經被她戳穿了西洋鏡,但還是不由得暗暗同意。其實,我自己也未嘗沒有想象,中途在田義墓小憩的時候,和一個同行的德國女士聊天兒,初始只是為了練習口語和膽量,可后來還是提及米蘭、巴黎之教堂和壁畫,并試圖讓其比較華麗浪漫程度之不同;頗覺自己之俗氣,方有"只許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之悔意。
一行人眾沿山間小路拾級而上,在法海寺的山門匾額下立定,可以感受到掠過的山風里的陣陣香火氣味。進得寺來,略感失望:四大護法天王和韋馱全無金身,而是以幾幅國畫代替,頗有遇到濫竽充數的不忿。
同游們形形色色,這次的活動雖冠名"文化休閑游",但興趣之差異卻大得很。大家解散,這時可以切實感受到眾人游興之不同。大雄寶殿前的兩株參天柏樹,雄偉挺拔,頗有意境,更加襯托出寺廟歷時五百余年滄桑的古意。我沿旁邊側路慢慢跺來,改變角度慢慢欣賞著古樹,走到了大殿的門口。門口的一塊牌子上詳細介紹將在大殿內欣賞到的明代壁畫之最。我喜歡直入主題,也就邁進殿來。看到另一同伴正在頂禮膜拜。殿內的三世佛金身也是塑成不久(后得知是文革時期被毀),和后面墻上的壁畫"祥云圖"頗不協調, "祥云圖"上并無一神一物,本為襯托佛祖的莊嚴神圣;可主體不在,就讓人產生了羸馬良轡的嘆息。
我被一位先生的講解吸引過去。壁后繪制的是"三大士圖",圖中所繪水月觀音、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均體態富足,神態可親。先生由佛教故事,而繪畫內容,至繪畫方法,乃至做人道理一一娓娓到來;不覺收獲頗豐。壁畫道儒釋三位一體,是由明代宮廷畫師傾力而為,其布局之大氣,畫法之精巧,細節之精致,都讓人嘆為觀止。通過放大鏡可以看到,觀音所披之薄紗,上邊布滿花朵,均是由很多金線挑繪而成。贊嘆之余,聽先生講到真善忍的真諦曰"真到真時便成假,善到善時便成惡,忍無可忍便成爭",不禁沉思,只可惜自己慧根不全,雖默默糊糊能體會出一些意思,并不能很領悟。看來佛教于我,只能作為一種文化來學習,一種希望來寄托,一種境界來求取了。側壁上的"赴會圖",除諸神神態安詳、栩栩如生外,畫面里邊的牡丹花也是色彩艷麗,層次分明,讓人驚奇。
隨行有文化大儒,對佛教諸神爛熟于胸。正好對三世佛加以求證。答曰:有橫有縱。橫三世佛乃藥師佛、如來佛和阿彌托佛是也;縱三世佛乃過去佛,現世佛和未來佛也。聽罷,發覺縱三世佛正是大殿內所列三佛金身;抬頭看殿頂,被排列著的三個藻井吸引了:藻井的中心分別雕刻著橫三世佛的形象。這藻井也是法海寺奇觀之一,每個布局都是"內圓外方中八卦",寓意極其深刻。
我較早進入大殿,最后一個出去。實在是為壁畫之精美所折服。參觀完大殿,看到旁邊側殿里敦煌壁畫和永樂宮壁畫的介紹,它們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壁畫,覺得視野開闊了許多。然后坐在臺階上小憩,看到松濤陣陣,遠處的山谷沐浴在秋天的陽光里,心情舒適地好像讓思維停止了一般。
中午到不遠處田義墓稍作游覽。田義是明朝的一個宦官,權勢顯赫可由其墓地和隨葬石刻窺豹一斑。前些天在看柏楊《中國人史綱》,看到明朝宦官弄權,誤國害民;今天對這田義自是沒有好意。在地宮里獨自看他的棺材時不覺一陣寒意,嚇得我趕緊離開。站在光天化日之下,頓時游意全消,內心很是佩服在逐一觀看石雕飾物的游伴。可能我游覽的時候,老是先入為主,這是我和別人情趣差別的所在。故此有我后來和同伴關于田義墓好壞之爭。
最后一個目的地是慈善寺。沿青石鋪就的小路一口氣走到山門,頓時為眼前風光所吸引。慈善寺是依山修建的,沿石道陸續分布著觀音殿,小財神殿,龍王殿等諸殿。只可惜每殿均為新修,里邊諸神金身也都剛剛落成,甚至有的大殿還在維護,讓人不覺興致全失。只是此廟以道教為主,頗能學到很多道教里邊的知識,比如三大財神,四大護法神,還算覺得不虛此行。燒香頂禮膜拜畢,早早的走出大殿休息,看石道下山谷里的淡淡霧氣,欣賞馮玉祥的墨寶真跡,和同伴快樂地聊天兒。
回來的路上,看同伴歡快地說話,自己輕松的心情突然平靜下來了。諸多人等,或活潑開朗,或內向文靜;游玩時或面面俱到,或輕松休閑。大家風格迥異,可都是為寄情山水,享受悠閑。看到窗外的燈火闌珊,車行匆匆。可失去了忙碌充實,我這悠閑輕松,卻又從何而來?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關鍵字: 敦煌壁畫 法海寺 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