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處游記
這個時節,在故鄉已是桃紅柳綠、草長鶯飛的季節了。而北京,天地還是一片灰黃,春的氣息剛剛嗅到,也無外乎是水暖冰消、枝椏打苞的景象罷。然近幾日又常五、六級大風,弄得塵土飛揚,叫人好不煩悶。至三月十八日,風少和,陽光晴媚,有好友約同游西山,于是欣然赴之。
西山和香山我都去過,但沒有去過八大處。脫去冬裝,登山甚覺輕松。五人沿小路拾階而上,半個時辰便至鬼笑石,只是覺得微喘而已,可見俺身體還是不錯的。從鬼笑石沿公路(即消防通道)從山脊向南,越過幾個小山丘后便到了八大處公園背后的山頂。從山頂看下去,寺院塔林掩映在山林間,即使是初春,亦覺得到幽深隱逸的味道了。
八大處,顧名思義,即是有八處景點了。八處各有不同,寺塔庵洞,有蜿蜒小道聯結,形成一處龐大的佛教建筑群落。遠離城市的喧擾,在西山半腰有這么一幽靜去處,實在難得。
因路不熟,我們下山到的第一個地方便是五處。在寺院前的塔林間的石凳小憩一會,便從從五處開始游覽。跟很多人游而不覽不同,我走的極慢。各寺院多四五重院落,進前門,然后順廟宇走廊迂回繞行,直至后殿。香煙裊裊,鐘聲悠悠,普通游客和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獨吾一人,倒抄雙手,悠哉游哉,超然物外。從五處到六處極近,徐徐而行,信步而入,眼中無人,心中有佛。雖知這里所有寺廟均為新修或重建,但還是最喜去那殘敗破落之處。于此處,方能撫今追昔,發千古幽幽之情思。從側門出,上山。至最高處――七處。八處在另一側,未去。七處為觀音廟,廟后寶珠洞內還藏有幾百年前某高僧坐化的肉身,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壞,至今只剩幾片骨殖藏在塑像里。時恰為佛歷觀音生日,此處主管姻緣,朋友有心求簽,又怕我等笑話,猶豫不決。我笑勸道,我等來此圣地,汝既生此念,必為神示,恰又逢吉日,何不求一支簽,看看前世今生的姻緣。上應神意,下合汝心,如此皆大歡喜,何樂不為!友怫然,以為我等戲之也。順大路下來,因已下午五時許,三處,四處已經閉門,只能在外面看看。
其時,有三朋友已離開。我和另一朋友專欲待暮色蒼茫時,感受深山古寺的寂寥和禪意。我們要去的便是二處的靈光寺。靈光寺是西山最大的寺院,新的在原址上重建,規模宏大,氣勢雄渾。院中央是一巍峨佛塔,內藏佛指骨舍利。可能是鎮寺之寶了。塔高二十余層,塔身封閉,無門戶向外。或曰,繞塔三圈,福祉隨身。我和朋友于是順向環繞。別人要么雙手合十,要么手持念珠,而我晃晃悠悠,全不類虔誠信徒,但佛至吾心,必知吾意,小節不拘,大義存焉。朋友恐褻瀆神靈,疾走。塔對面走廊,壁有手書佛經,大概是般若波羅密心經。有十余男女,朝塔向,雙手合十,后全身伏地,如此反復。我就不相信他們心誠至此,平素說不好還是大惡或刻薄之人。中國人大多屬于無事不登三寶殿,喜歡臨時抱佛腳,我是了解比較深刻的。
塔后稍高平臺為浮雕五百羅漢。個個栩栩如生,神態、姿勢絕不類同,令人嘆為觀止。佛樂若有若無地在空氣中飄散,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咿咿呀呀地哼著。有女子在虔誠叩拜,而她的情人在旁邊嘻嘻哈哈地打著電話。這種女人真是想不開,跟沒有信仰的人還要期望天長地久的愛情。
從羅漢臺登上頂院。院子門上書“平等”二字。我從門口進去,“平等”離我好高、好遠。院子很大,四周多為僧房,北邊有一搭建的佛堂,很高大,估計是和尚們每天做功課的地方。此時,天色已晚,天邊亂云飛渡,山間鴉叫聲聲,整個寺院籠罩在暮色中,有無限蒼涼之感。真是:漠漠天云暗塔林,瑟瑟夜風送梵音。偶爾有鴿子從佛堂下飛出,撲棱一聲鉆入枝頭。佇立在闌干后,向東望去,但見遠處京城燈火輝煌,近處山野闃寂無聲。風吹過,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的落寞。只有塔角的風鈴,一聲接一聲地,鉆入身體,撞擊著內心。又道是:臨晚登樓臺,斯人獨傷懷。憑欄感懷,良久,作得詩一首,名《西山記》:
年少常把青春誤,
惟有山色難辜負。
天晚不知歸時路,
身在西山第幾處?
吟完歸去,時晚七時也。
關鍵字: 八大處 北京 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