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居庸關長城賞居庸疊翠美景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并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
居庸關長城
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現存的關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將軍徐達督建的。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這里清流縈繞,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鳥爭鳴。綺麗的風景,有“居庸疊翠”之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關長城冬季景色
居庸關的中心,有一“過街塔”基座,名“云臺”,取其“遠望如在云端”之意。云臺創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1342一1345年),是用漢白玉石筑成的,臺高9.5米,上頂東西寬25.21米,南北長12.9米;下基東西寬26.84米。南北長15.57米,上小下大,平面呈矩形。臺頂四周的石欄桿、望柱、欄板、滴水龍頭等建筑,都保持著元代的藝術風格。臺基中央有一個門洞,門道可通行人、車、馬。
券門與券洞上鐫刻著大鵬金翅鳥、鯨魚、大象、龍、曼荼羅和佛像。洞壁兩側刻有四大天王浮雕像和用梵、藏、蒙、維吾爾、西夏、漢等6種文字刻成的陀羅尼經咒及造塔功德記。云臺可謂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藝術精品。云臺上原建有三座白色喇嘛塔,可惜毀于元末明初。此后在臺基上建了“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寺遭火焚,僅存云臺。現在臺頂上的柱礎,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遺物。
居庸關附近,還有“仙枕石”、“五郎廟”、“六郎寨”、“彈琴峽”、“望京石”、“天險”、“穆桂英點將臺”、“詹天佑銅像”等景點,增添了這座雄關的風采。1992年昌平區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為保護文物,對關城建筑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關城附近自然景觀十分壯美,早在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居庸疊翠”之名已列入“燕山八景”。1982年,居庸關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價值,劃入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保護區,成為其中重要的景點。
關鍵字: 天下第一 居庸關 紫荊關 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