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大慶盤點北京新10大建筑
第十名 國家體育館
國家體育館
國家體育館是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要比賽場館之一,奧運期間主要進行體操、手球和輪椅籃球比賽。奧運期間產生了16塊金牌,其中體操14塊,手球2塊,殘奧會期間產生金牌2塊。奧運會后將成為北京市最重要的體育設施,可滿足舉行包括高級別賽活動在內的各種大型活動和全民健身的需要。
國家體育館建設用地南北長約335米,東西長約207.5米,總用地面積6.87公頃。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b區,用地東臨中軸線廣場,南臨國家游泳中心,西臨信息大廈及公建用地,北臨國際會議中心,位置重要,并與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共同構成體育建筑組群。
國家體育館開工于2005年5月18日,2008年4月26日竣工。2007年11月20日國家體育館在中心區場館中率先完工交用后,成功的舉辦了四場測試賽,經奧組委測評,被評為歷次測試賽中最為成功的場館。在奧運會比賽期間,國家體育館設備系統運轉正常,功能齊備,舉世矚目之下,深得各界好評。奧運會后,作為高檔文藝演出場所,成功舉辦了數次演出。
第九名 北京新保利大廈
北京新保利大廈
北京新保利大廈位于東城區東四十條橋西南角,占地面積18800m2,是中國保利集團的新總部和保利博物館的所在地,由北京新保利大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美國som設計公司與北京特種工程設計研究院聯合設計,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總建筑面積109,997平方米,地下4層,地上23層,建筑總高度105.2米,鋼框架-鋼筋砼筒體混合結構,涵蓋懸挑結構、懸索結構、大跨度桁架結構等多項復雜技術。該建筑設計新穎、功能先進,注重環保與節能,是一座集甲級寫字樓、博物館、商用于一體的綠色智能化大廈。
該建筑是本著“中國精神、國際視野、世界水準”的理念精心打造,集大型公用建筑結構高、難、新、特技術為一體,不僅在設計上突破創新,在施工上也開創國內之先河,憑借其擁有的諸多世界第一,填補了建筑業多項空白,被譽為“北京新地標”。
世界第一柔索玻璃幕墻
90米高、70米寬單層雙向點式柔索幕墻,國內首次采用強韌鋼索連接,其版幅之巨雄居世界首席,代表了當今世界最高技術水準。作為世界第一例內凹式柔索玻璃幕墻,三個不同斜面交界中心與鑲嵌在幕墻上的特式吊樓水波型的玻璃外觀完美結合,亦曲亦直,靈動流暢,將建筑的恢宏氣宇、歷史文脈與現代科技展現得淋漓盡致。
北京第一摩天中庭
大廈大堂面積1500平方米、體積75000立方米,超大空間內沒有一根立柱遮擋視線,異常寬敞通透,中庭高達90米,在尺度上達到了革新性的突破,堪稱“北京第一摩天中庭”。
挑戰極限的世界最大特式吊樓
大堂內特式吊樓,懸挑23.98米、高約50米、重約5000噸,其重量、體量在世界建筑的同等結構中首屈一指,且無一立柱支撐,鋼索安裝張拉完成后,吊樓最終位移量僅為30毫米,控制精度極高。吊樓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高科技,設計靈感源于中國古代疊式燈籠造型,以搶救圓明園國寶而聞名的保利藝術博物館即設與此,集中展示從海外搶救保護的一大批祖國珍貴文物,弘揚著中華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工程開工于2003年5月18日,2006年10月20日竣工。
第八名 國家圖書館(二期)
國家圖書館(二期)
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暨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為國家十五規劃確定的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建成后國家圖書館館舍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躍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中文數字資源基地,國內最先進的網絡服務基地。
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建筑面積80538平方米,檐高27.1米,分為主樓和車庫兩部分,其中主樓地上五層、地下三層,為框架剪力墻加巨型鋼桁架結構;車庫地下二層,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工程于2005年2月28日開工, 2008年9月9日開館。二期新館提供以中文新文獻和電子資源為主的大眾閱讀服務,現設有讀者座位2900個,日均接待讀者能力約8000人次。
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整體風格簡約、現代,閃閃發光的銀色屋頂懸浮于空中,充滿了未來感,象征著中國科技和文化不斷發展的明天。館內全開放式的閱覽中庭,高度從地下一層直通屋面玻璃頂棚,通透、明亮,其人性化的設計顛覆了傳統圖書館的低矮體驗。代表歷史和中華文化遺產的《四庫全書》安放在地下一層的中心位置,與讀者僅一面玻璃相隔,向世人展示著它古樸而又深邃的文化氣息,與代表未來的數字圖書館形成共生的視覺聯系。在功能布局方面,充分結合了其巨型鋼結構獨有的空間特點與現代圖書館的使用需求,設置的閱覽區、研究區、學術區、藝術區等功能區域布局合理,充分彰顯了對讀者的人文關懷。
第七名 北京電視中心
北京電視中心
北京電視中心工程位于東長安街延線、cbd核心,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重要配套項目、北京市60項重點工程之一。中心集電視節目制作、播出、傳輸和多功能服務為一體,總建筑面積20.2萬平方米,整體造型新穎別致、高雅大方,是目前電視廣播系統功能最全、標準最高的設計之一。工程由北京建工集團和北京城建集團共同承建,日本日建株式會社、北京建筑設計院、北京廣電設計院設計,北京遠達監理有限公司實施監理。
北京電視中心于2002年12月12日開工,2008年9月26日竣工。自交付使用以來,經全負荷運轉功能正常、良好,先后成功承辦了2007年、2008年北京市春節聯歡晚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火炬傳遞新聞發布會,受到各界好評。
第六名 首都博物館新館
首都博物館新館
首都博物館新館位于北京市復興門外大街白云路口,占地面積2.4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1680平方米,地下2層,地上5層,建筑物檐高36.4米。其設計理念先進、新穎,強調“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的思想,內設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文物庫房、社會教育、休閑鑒賞、業務科研、行政辦公、綜合服務等設施,將文物收藏、展陳、修復、研究、教育、瀏覽、文化交流等功能融為一體,全年常規接待觀眾能力為100萬人次,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代化博物館,為國內目前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新館是北京市政府投資興建的面向21世紀的大型現代化文化設施,工程由首博新館建設工程業主委員會、北京市綜合投資公司負責建設,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和法國arep設計公司聯合設計,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承包施工,京興國際工程管理公司監理,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全程監督。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筑、先進的設施、完善的功能、新穎的展覽”,成為一座與北京“文化中心”、“國際化大都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并作為新世紀北京市標志性建筑之一。躋身于“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工程開工于2002年3月2日,2005年9月24日竣工。
第五名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位于奧林匹克公園b區,奧林匹克中心區西南角,主體建筑緊鄰城市中軸線,并與國家體育場相對于中軸線均衡布置。東面為景觀路,西側為景觀西路,南側緊臨北頂娘娘廟,北側為成府路。工程占地62828平方米,賽時建筑面積79532平方米,標準坐席17000個,其中臨時坐席約11000個(賽后將拆除),永久坐席約6000個。整個結構外形為立方體,平面尺寸為176.538×176.538米,地上高度約31米。內部主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擁有1個標準競賽池、1個標準熱身池和1個標準跳水池及近5000 m2的嬉水樂園。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國際上最重要的綜合性賽事,2008年的第29屆奧運會是我國第一次承擔有如此國際影響力的比賽,對體現我國特別是北京的綜合實力是一項重大考驗,從黨中央國務院到全國人民都寄予了極大的期望,而硬件設施的建設是奧運會籌備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本次新建場館中唯一由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華僑為主捐資興建項目,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作為本次奧林匹克中心區主要場館之一,它的開工與建設吸引了國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建設的最終質量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工程開工于2003年12月24日,2008年1月26日竣工。
第四名 北京南站
北京南站
北京南站位于南二環開陽橋南,占地面積49.9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2萬平方米。把普速列車、京津城際和京滬客運專線三種不同的運輸標準組合在同一個車場里面,共設13站臺24股道,使北京南站成為集國有鐵路、地鐵、市郊鐵路和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設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站房為雙曲穹頂,最高點標高40.0米,檐口高度20.0米;兩側雨棚為懸索形鋼結構最高點31.5米,檐口高度16.5米。地上部分長軸500米,短軸350米;地下部分長軸397.1米,短軸332.60米。地上沿長軸方向兩翼部分為各三跨鋼結構通透雨篷,中間站房為橢圓形高大建筑,地上兩層,地下三層。
北京南站從上到下依次為:鋼結構屋面層;地上高架候車廳層;地面層為火車進站出站層;地下一層中央為換乘區,兩側為車庫;地下二層為地鐵4號線;地下三層為地鐵14號線。集美觀的造型和先進的功能為一體的新北京南站,完全實現立體式交通。工程開工于2005年12月24日,2008年8月1日竣工。
第三名 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人大會堂西側。總建筑面積21.944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約33億元。本工程是我國政府面向二十一世紀而投資興建的大型文化設施,是我國最高藝術表演中心、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藝術殿堂、北京標志性建筑之一。
國家大劇院融合了水、綠色空間和人性化建筑的三大主要元素,最大限度地保留出整片綠地,創造出寬敞開放的城市花園,促進了天安門西側地區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其獨特的設計理念,超前的后現代外形,吸引著每一個路人的目光,受世人矚目。工程開工于2001年12月13日,2007年9月25日竣工。
第二名 國家體育場(鳥巢)
國家體育場(鳥巢)
國家體育場(鳥巢)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公園東南側,總建筑面積25.8萬平方米,總造價23億人民幣。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閉幕式主會場和田徑主賽場,奧運會后將供人們參觀和市民群眾體育活動場所;經過部分改造后完善餐飲、商業、文化設施進行其它運營經營。
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突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建設理念和節能環保的總體要求,重點總結填補國內空白,獲國際先進和國際領先水平技術的關鍵點。工程開工于2003年12月24日,2008年6月28日竣工。
第一名 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
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
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工程位于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東側,采用了“國際征集、專家論證、社會公示、國家批準”的優選設計方案。建筑造型新穎獨特,金頂紅柱,莊重大氣,體現北京的文化特色,展現了國門的嶄新形象。同時服務于第29屆北京奧運會。
3號航站樓由t3a、t3b、t3c和一座停車樓及交通中心等四個獨立單元組成,主航站樓t3a建筑面積51.5萬m米,地下兩層,地上五層, t3a主航站樓為3號航站樓的核心,包括了所有國內和國際旅客使用的值機、候機、迎客空間、行李分檢設施、中轉設施,以及供國內旅客出發、到達使用的空側設施。工程于04年3月28日開工,07年12月25日竣工。
3號航站樓于2008年2月29日順利投入運行,圓滿完成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接機任務,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在國際上因其優美的建筑造型、完善的服務功能受到廣泛的贊譽。自開通運行以來,日均旅客接待量達13萬人次,日均進出港航班700架,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關鍵字: 北京 奧林匹克 奧運會 殘奧會 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