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抒懷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的“天下為公”牌坊圓山大飯店牌樓日月潭之晨東海岸風光多少次,夢到過臺灣;多少次,醒來失望。陽春三月,風和日麗,一派蔥郁。走下懸梯,腳踩地,夢,變成了現實。寶島啊,我終于來了。這是一次來去匆匆的旅行。有人說,寶島像一葉小舟,游弋在萬頃碧波之上。有人說,寶島似一片翡翠,鑲嵌之大自然的胸襟。我所見到的寶島,只像她自己!是夜,“地牛翻身”,好不晃動,來客不免驚異。然而地震對主人來說,卻早就習以為常,還戲稱是“地宮”興奮迎貴客呢!果然,連續多日的陰雨天,清晨開始云開霧散,一縷陽光灑落頭頂,透亮,溫馨,愜意。主人說是我們帶來的運氣,已經好久沒見太陽了。寶島,是由藍色和綠色編織的。湛藍的海,捧著綠色的島;湛藍的天,罩著綠色的地。綠把藍托起,藍呵護著綠。真想把藍和綠多采集一些,帶回內地,讓親人們分享,這份深邃,這份醇厚。寶島,是由浪花和樹葉繪就的。樹迎浪舞,浪伴樹唱;葉比茂,花競放。一路風光一路歌。寶島,是由骨肉和親情鑄成的。血濃于水,一脈相承;骨肉難分離,親情重于山。一路歌聲一路情。短短數日,離別依依。從臺北到臺中,從陽明山到日月潭,明媚中體味著親切,風光間盛滿了向往。從田野農舍到鬧市樓閣,從陌生的路人到熟悉的面孔,禮貌中透著熱情,疑惑里和著心聲。有人問:回家的路還要走多遠,為何走了一程又一程?有人嘆:牽掛到何時,怎么從小到大,情未了,愁依舊?最難忘那一幕啊!那天,在日月潭畔的露天酒吧,面對“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的朦朧夜色,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背誦起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呵在里頭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此刻,我看到所有在場的人眼睛里閃爍的晶瑩。是激動的淚花,還是淚花的激動 ?只有這被無數次吟詠的詩句,最能做出詮釋。而我,面對寬廣的水面卻啞然無語,任憑兩條水線掛在面頰!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離開寶島,也不曾帶走一朵浪花和一片云彩!那是雨后初晴的早晨,我們戀戀不舍地道別,把親情和牽掛各掰成兩半,留下一半,帶走另一半。回來后,把故事說給母親,她安慰我:路在腳下,哪能總沒有盡頭?!是啊,這不是夢。因為,沉甸甸的,雙手正捧著希冀和黎明……
關鍵字: 東海岸 臺北故宮 日月潭 風和日麗 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