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游:臺灣牛肉面的秘密
牛肉面據說由當年隨國民黨軍隊去臺灣的四川老兵帶過去的。后輩們再代代推陳出新,硬是將這種面食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吃得個名揚天下。在臺北,上自五星級酒店,下至一般級別的賓館,大街小巷的食肆,到處都可以吃到牛肉面,說牛肉面是臺北人的至愛名副其實。而牛肉面后來也逐漸演變成了臺北市的名片。 新西蘭的臺灣移民非常多,兩岸統一國共合作在海外早已經提前完成。就我而言,好像在這邊結識的香港臺灣的朋友比大陸朋友還要多。去過好多臺灣朋友家吃牛肉面,其實,大部分人家的家常做法類似于我們的紅燒牛肉面。而紅燒的原料無外乎是鹽,糖,醬油,料酒,蔥姜蒜和八角。后來,聽一個朋友說,有個配方做出來的牛肉面特別好吃。相傳是臺北一家五星級大飯店的師傅留下來的。那么這款臺北大飯店版本的牛肉面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感覺就是牛肉湯熬得好,味道足。牛肉面最重要的秘密在于淳香的湯,可以說湯是靈魂。這個配方里面吸取了西餐中牛肉高湯的做法,用胡蘿卜和辛香蔬菜來煮制提味,但是只取其香氣,最后撈出來丟掉,使湯最后沒有一點牛腥味。還沿襲了些川味牛肉面的做法,加了豆瓣醬和辣椒醬。但是又用臺灣傳統的沙茶醬中和了些辣。還采用了些港式番茄牛肉面的做法,加入了新鮮番茄,讓其酸甜的味道沖淡原本重咸的牛肉湯頭,將它轉換成咸甜適中的宜人口味,更重要的一點是加入蕃茄一起熬煮,使得湯里富含豐富的蔬果維生素,更加美味也更加健康。(提到沙茶醬,說句題外話,我特別喜愛沙茶的味道,尤其是臺灣牛頭牌沙茶醬,吃火鍋的時候,往芝麻醬調料里面加一小勺沙茶醬,味道更香濃!至于牛肉則大都采用略帶膠質的腱子肉,切成大小適中的肉塊,用沸水汆燙。蔥、姜下油鍋爆香,然后加入調料去腥提味,接著再燉煮二個小時,這樣牛肉吃起來香氣十足,而且軟而不爛更具有口感,再搭配上筋斗的手搟面及去油解膩的酸菜或者小青菜一起食用,香軟牛肉,濃郁湯頭,清爽小菜。千古不變的美味!原料:紅蘿卜1根,番茄2個,洋蔥1個,蒜2瓣,姜四片,鹵包1個(超市買即可),沙茶醬5大勺,豆瓣醬2大勺,辣椒醬1大勺,鹽2大勺,醬油半杯,糖2大勺,料酒3大勺,牛肉2斤。提示:不喜歡辣的朋友請減少豆瓣醬和辣椒醬的使用量。制作:1, 牛肉切成塊,放入鍋中,水覆蓋過牛肉。煮至沸騰,撈出,用水沖洗掉血末備用。2, 將胡羅卜切成大塊或長條。洋蔥剝皮切大塊或者只剝皮不切。(因為這些原料最后要撈掉,所以請切大塊,這樣便于最后撈出。)3, 加入所有原料炒出香味,放入牛肉和熱開水(蓋過牛肉表面),沸騰后小火慢慢燉2-3小時。4, 最后把胡蘿卜,洋蔥,蒜,姜都撈出來仍掉。當然了,如果不撈出來給吃掉也未嘗不可哈!4,另鍋清水燒開,放入青菜稍燙后撈起;面條抖散開入鍋煮熟,撈起放入碗里,擺數塊牛肉,澆上一大勺濃濃的牛肉湯,再放進青菜,撒上蔥花即可。牛肉面用手搟面最好,不過人在海外,手搟面難求。又實在懶得自己做。本圖中使用的掛面實在是無奈之選。
關鍵字: 臺北市 臺灣 四川 國民黨軍隊 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