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八景”之一,位于炮臺山下,左臨澳門博物館和大炮臺名勝,下連68級石階,顯得巍峨壯觀。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祿教堂)的前壁遺址。圣保祿教堂屬圣保祿學院。天主教的耶穌會士早在1565 年已在圣安多尼堂側建立起第一間會院,后又在大三巴山上修建新會院,并附設教堂和供講授教理之用的學校。至1594 年,該學校升格為學院(當時的大學),成為遠東地區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學,這就是著名的圣保祿學院。與圣保祿學院毗連的圣保祿教堂,創建于1580 年,于1595 和1601年先后兩次失火,教堂焚毀。1602年開始第三次重建,現在牌坊左側還存有當時的奠基石。整個建筑工程直至1637-1640年間才完全竣工;目前所見的教堂前壁就是最后落成的部分。1835 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圣保祿學院及其附屬的教堂,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份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自此之后,這里便成為世界聞名的圣保祿教堂遺址。教堂后部遺址于1837被用作埋葬教士的墓,至1854年為止。1990~1996年間,澳門政府對圣保祿教堂遺址進行考古、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由葡國建筑師負責策劃和設計,多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博物館學家參加工作,耗資二千多萬元,經5年考古、勘察及營造,并建成一博物館,于1996年10月間落成,大三巴牌坊因而得到完善的保存。建筑描述:大三巴牌坊的建筑由花崗石建成,寬23米,高25.5米,上下可分為五層,自第三層起往上逐步收分至頂部則是一底邊寬為8.5 米之三角形山花,整個墻壁是巴洛克式,但一些設計或雕刻,卻具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如中文或象征日本傳統的菊花圓形等圖案,這座中西合壁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堂中是獨一無二的。牌坊第一層,即入口層,此一層共有三個入口并有十枝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墻面,大門兩側各3 枝,側門一邊各2枝,小門門楣上有耶穌會簡字ihs的浮雕圖案,正門上則寫有“mater dei”,說明此教堂是供奉圣母;第二層相應是第一層之延續,墻壁由十支科林斯柱式及三個窗口組成,窗楣上有均有7朵瑰花浮雕裝飾,中間窗口側兩柱間以棕欖樹裝飾,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供奉四個天主教圣人;第三層是裝飾最豐富的一層,并開始收分,墻中央設有一深凹之拱形壁龕,供奉著圣母,兩側各有3個天使浮雕,此一層中央共有六枝混合式壁柱,兩側以方尖柆代替壁柱,是下面兩層柱體的延續,各柱間均以淺浮雕裝飾,左邊是智能之樹及一只七翼龍,其上有一圣母,側有中文“圣母踏龍頭”字樣,而右邊對稱位置上則是精神之泉及一只西式帆船,上有海星圣母。在柱組外邊是一頂呈弧狀之扶壁,右邊是一骷髏及中文字“念死者無為罪”;左邊則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則是“鬼是誘人為惡”,此層最外側兩塊墻身是由兩條帶有圓頂之方尖柱,而墻側則設有中國舞獅造型的開大口之獅子;作滴水之用,在第四層是一耶穌圣龕,兩側有耶穌受難之刑具浮雕,往外由四枝混合式壁柱組成,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柱兩邊有弧形山墻。第五層是一三角形山花,中間有一銅鴿,頂部設有十字架。大三巴牌坊特別提醒每到臺風季節,澳門會懸掛風球,如果懸掛8號風球時,往返港澳的航班、船只會暫時停航,澳氹大橋、路氹公路會暫時封閉,所以最好避開臺風季節出游。一旦遭遇臺風,還是呆在房間里比較安全。 大三巴牌坊美食澳門可謂薈萃了中西南北的美食,在這里不僅可以品嘗到正宗的葡國菜,還可以吃到澳門菜、廣東菜、上海菜、日本菜、韓國菜和泰國菜。 到了澳門當然不能不嘗嘗葡國菜了,澳門的葡國菜分為葡式、澳門式兩種。澳門式葡國菜是兼收并蓄了葡國、印度、馬來西亞及中國粵菜的烹飪技術,對原來的葡國菜經過改良,取長補短,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菜式。如非洲雞,果亞雞及辣大蝦等都是葡國從非洲、印度學會使用香料后烹調制成的。還有燒牛尾、葡國雞、葡國臘腸、沙甸魚等也是著名的菜式。位于崗頂平地,建于1873年的歌劇院內macau club餐廳,以及建于1870年的陸軍俱樂部餐廳都是很有情調的澳式葡國菜的餐廳。 葡式葡國菜的紅豆豬手、青菜湯、馬介休(即鱈魚,葡國人喜歡吃的一種咸魚,它可以用煎、燒、烤、煮等不同的方法烹調,無論用什么方法烹調,都會令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都是很有名的菜。 如果還是偏愛中國菜的話,澳門的很多酒樓都有,從傳統的燒雞、蒸魚,到特色的北京填鴨、魚翅湯、燒乳豬,還有蝦餃、燒賣、粉果之類的點心,盡可大塊朵頤。位于新馬路附近的福萊新街一帶的中餐館最為出名。 酒吧可算是另一種選擇。澳門酒吧的種類多樣,有五星級酒店里的豪華酒吧,也可有開懷暢飲的本地酒吧,更有音樂酒吧,客人可以隨著非洲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近年來,葡式咖啡室也成為澳門新興的飲食場所。較著名的咖啡室集中在板樟堂一帶和南灣馬統街一帶。在這些咖啡室不但可品嘗到風味獨特的咖啡、茶和酒,還有里斯本式的點心及甜品。 想找個經濟實惠的地方換換口味,可以去小食店嘗嘗各式粥品、粉面、云吞水餃、姜汁撞奶等,花費不多就可飽餐一頓。素食主義者還可以到菩提禪院吃一頓清淡的素菜。入夜,氹仔的許多燒烤店香氣四溢的雞腿、牛肋骨、鵪鶉,回味無窮。近年來十分流行的臺灣式茶坊,大多集中于“新橋區”和“新口岸的帝景苑區”。集中在皇都酒店附近一條叫二馬路的街里的泰國菜館,特色菜有富貴魚,腌雞腳,炸蝦餅等。 吃得盡興了,回去的時候還想給家人帶點的話,可以在中區新馬路到清平直街一帶的餅家,買些云吞水餃、杏仁餅、蛋卷、薄脆、花生糖、雞仔餅、肉干等小吃,很受歡迎。
關鍵字: 博物館 大三巴牌坊 天主教 學院 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