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大三巴天主教藝術博物館位于大三巴牌坊后。于一九九五年修建成博物館,以供游客在內欣賞歷史畫像,和細觀已消失的天主之母教堂之余,還可以參觀一座墓堂,在墓中曾埋下一些日本及越南的殉教者。此外,游客還可以參觀一個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搜集了本澳各教堂和修道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和禮儀飾物。 耶穌會會士于1565年開始在澳門定居,隨即以宣揚基督精神為宗旨,有利于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與共存,在推動教育事業以及傳教工作上有密切的關系。自1602年起,學院設有一座新圣堂,因為之前幾座教堂均毀于火災。圣堂是一座具有三個殿堂的宏偉大教堂,其外貌就如后來考古學者在該處進行一系列重修及興建博物館工程之圖畫所記載的一樣。在建筑上,圣堂由中國和日本的工匠參與興建,為教堂豎立一個各種文化的典范特征,為耶穌會所頌揚。數世紀以來,圣堂內豐富的內容使參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762年,耶穌會士被逐,并交由市政廳處理。后來在這里設置軍營,歷時數十載。1835年,在兵營廚房突然起火,波及其余的附屬建筑物,摧毀了教堂,并差點摧毀了整座名勝建筑。1990年至1995年,在昔日圣堂的地點進行修工程,并興建成博物館。澳門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記------“大三巴,經過1990年至1995年建成博物館后,以新面目迎接游客。,游客在內欣賞圖畫和細觀已消失的天主之母教堂之余,還可以參觀一座墓堂,在墓中一些日本及越南的殉教者得以安息。此外,游客還可以參觀一個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搜集了本澳各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和禮儀飾物。
關鍵字: 代表性 博物館 參觀者 市政廳 建筑物 殉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