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夢幻島
新疆旅行網 時間:10-13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當彼得的笛聲再次吹破朝華,身后已少了一位傾聽者。倫敦景點處處都見留影人,獨獨肯辛頓宮前是一個例外。或許是南窗下獨自開放的鮮花讓人看了心傷,或許是誰也不想將自己的身影置于這夢的終點。
將銀幣再轉回彼得的故事。現實中那群扮作仙女和海盜的肯辛頓孩子其實是手足兄妹。父母雙亡后,巴里便成了他們的監護人。原以為編個開心的故事,用幻想就足以療傷的,誰想越是逃避,就越難走出傷痛——喬治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戰,邁克爾與他的男友在牛津投河自殺,連彼得,巴里最為看重的、成長為出版商的彼得,也于1960 年結果了自己的生命。
3 快樂地,沒心沒肺地成長
見過了彼得·潘,我的6月倫敦之旅算是如愿。可是我不想將記憶停留在肯辛頓的無邊憂傷。
再搭地鐵回到市中心,看一場《彼得·潘》的音樂劇來平復情緒。萊斯特廣場是低價戲票的集散地,專程來買個實惠的游人,會啃個漢堡包,在廣場著名的瑞士鐘下耐心等,到暮色降臨,鐘敲六下,阿爾卑斯山下的小矮人牽只銅鈴牛從音樂鐘里跳著舞出來了,就趕快沖到早已經打探好的店鋪,買最后的那張“殺價票”。即便只是一個匆匆趕路的倫敦人,那一家挨一家的出票鋪子,你蓋我貼的海報,從屋檐掛到門檻的今晚戲單,也都會粘住你的腳步。老板娘打開“劇院地圖”,先把萊斯特廣場打上叉叉定為圓心,方圓一英里內大大小小的劇場不下20個:貓、劇院魅影、白衣女子、悲慘世界、獅子王……
每個戲院都有自己的成名劇目。廣場東南側st. martins lane 的約克公爵劇院便是彼得·潘的首演地。我走在狹長的街道,于黃昏的光影間搜尋昔日首演日的風光。上世紀初的倫敦,女演員剪短了頭發,學習蹦蹦跳跳走路,以能為孩子們扮回彼得·潘而倍感驕傲。可是彼得·潘從“約克”撤下已不是什么新聞了,倫敦西區,撩撥的是成人的欲望,新上演的dirty blonde 海報上,女主角一雙狐媚的眼睛盯著這個世界。正有些泄氣,卻意外發現一輛“泡泡車”——它繞著劇院團團轉,車頭大喇叭播放美國腔的搖滾音樂,車尾小窗微啟灑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惹得路人有跟著音樂扭,有追著車子跑。車子從我面前駛過,晃見開車的男子頭發已經稀疏,整個兒一老天真。那留兩撇小胡子,擠眉弄眼的形象,還頗有點像胡克船長。
關鍵字: 倫敦 地圖 童話故事 英國旅游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