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理想村多代同堂每家只許有半輛汽車
新疆旅行網 時間:10-16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理想村
“理想村”坐落于波恩西北角的一個大型社區中,呈“凸”字形,面積不過3500平方米。除了3座桔黃色的樓房外,還有一個大花園。與眾不同的是,樓房之間都用鋼結構的空中走廊相連,方便鄰居間串門。
理想村的名字叫“amaryllis”,意思是朱頂紅花,“就是希望理想村像朱頂紅花一樣給人溫暖。”理想村始建于2006年,除了工匠外,幾十個村民親自參與建造。今年1月,他們終于搬進自己的夢想家園。村里目前有46個家庭,老老少少共66號人。有帶著孩子的單親媽媽、雙職工夫妻、單身漢和爺爺奶奶們,可謂“祖孫三代”同堂。他們互相之間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村里每家每戶擁有一間40多平米的臥室,至于廚房、客廳和活動場所,則位于中間的集體樓房中。每家的大門都是玻璃的,只要主人在,一律不關門。
每當村里遇到大事小情,都會由全體村民開會決定。有趣的是,村里還有些奇怪的村規。比如,德國有“汽車第一,老婆第二”的說法,但理想村偏偏每家只允許擁有半輛汽車。也就是說,以書面合同的方式和其他家庭合用一輛車。他們認為這樣既省錢又環保。村里還規定:互相間要用昵稱;不買奢侈商品;只吃有機食物;一位成員生病,所有村民輪流照顧等等。村子每周還有一個“無手機、電視、電腦日”,當天大家要外出“做好事”。不過,住在這里的成員要交納一次性的會員費,每平方米400歐元,搬出去的時候可退還。另外還得向村里交租金,每平米房費加水暖費約10歐元。
走在村子里,還能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標語,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集體生活對每個人都有益”等。聽說過“名譽祖父母”與“名譽子女”嗎?理想村就有。在德國,爺爺奶奶和兒孫住在一起的情況已經十分罕見。而在這里,水管破裂或者暖氣不靈有男鄰居修理,買菜什么的則有女鄰居幫忙。平時,一些老太太也幫單親媽媽們看孩子,三代人各得其樂。
值得驕傲的是,“理想村”項目受到德國各界的關注。德國政府還以他們為榜樣,提出“多代公寓”的計劃,并要提供上億歐元的補貼。如今,德國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理想村”。
關鍵字: 共產主義 德國 汽車 西北角 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