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成功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帶
人類首次成功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帶
10月31日,由科學家、新聞記者及后勤保障人員等50多人組成的中國科學院可可西里科學考察隊經歷了40天的艱苦征程,克服了大自然的重重艱難險阻,成功到達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鎮,完成了“人類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帶”的壯舉。
中國科學院2006年可可西里科考隊現已完成可可西里西大灘、庫賽湖、卓乃湖、布格達坂峰、月亮湖、漣湖、瑪曲鄉(屬西藏安多縣)的科學考察探秘行動,于11月18日返回格爾木。本次行動的指導委員支副秘書長陳永紅、后方報道組組長朱江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透露了此次科考行動的五大發現。
發現一:藏羚羊遷徙之謎。每年6月至7月,卓乃湖一帶出現大批藏羚羊前來產崽的壯觀景象,可藏羚羊為什么會選擇卓乃湖作為它們的產崽地呢?據介紹,主要原因是因為卓乃湖原本水草肥美,雖然現今該地區的氣候與環境大不如以前,但藏羚羊因為基因的積極效應,已經形成了習慣,因此依然會選擇在該地區產崽。
發現二:冰川移動。科考隊在可可西里湖發現了一種奇妙的現象:有著數百萬年歷史的冰川,有的正在退縮、有的卻在前進。甚至在同一塊冰川上也有這樣的現象,冰川的一側在前進,另一側卻在退縮。這一發現對今后研究冰川的形成、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現三:月亮湖和漣湖有連接的趨勢。可可西里的月亮湖和漣湖之間曾經有一條細窄的河道,今年,科考隊再次來到這里時,發現這條河道越來越寬了,說明這兩個湖有相互連接的趨勢。
發現四:鼠兔與鳥同穴。一種名叫鼠兔的動物在樹上幫助當地的鳥類打洞,鳥類與鼠兔同住一個洞并為鼠兔“看門把風”,形成了鼠兔與鳥同穴的奇觀,科考隊員們無不為高原動物的協作能力感到驚奇。
發現五:過度放牧造成人與動物之間的沖突升級。科考隊在瑪曲鄉考察時發現,當地牧民的過度放牧行為已經對自然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得棕熊襲擊人類的現象時有發生。據介紹,這是由于人類的過度放牧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破壞了生物的食物鏈,以至于棕熊襲擊人類,搶吃牛羊,有的牧民一年遭受棕熊的襲擊達10多次。
據悉,中國科學院可可西里科學考察探秘行動是人類首次在青藏高原腹地無人區進行的大規模科考探秘活動,考察活動于2005年開始,計劃持續3年,中國科學院將于2008年將所有的科考成果公布于眾,以揭開可可西里的神秘面紗。
關鍵字: 可可西里 瑪曲鄉 科考隊 藏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