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自己夙愿的圣物——擦擦
在西藏民間,人們習慣將“擦擦”當作完成自己夙愿的圣物,供奉于一切被認為有靈氣的山湖。若遇家人有病去世,必須請喇嘛念經,然后根據病人或死者的生辰,以及他們平時尊信的本尊,算出該供奉什么佛的“擦擦”。家人依照喇嘛的指點,從擦擦制作人那里用錢物請回,或請人制作,然后供奉于神山、神殿,寺廟旁或者放入江河湖泊中。
“擦擦”一詞有的說是來源于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梵文的藏語音譯。也有的說是對制作過程中發出聲音的擬聲詞。還有人說因為藏語中“薩”是土的意思,而擦擦是由土制作的,所以應該叫“薩擦”。
“擦擦”為泥制,但在泥土里摻進金、銀、瑪瑙、珍珠、珊瑚等寶石粉,以示貴重,此種“擦擦”多為貴族及上層人士所用。將活佛火化后的骨灰與泥土混合制成“擦擦”多作為圣物填入佛塔,即認為活佛的靈魂不滅,人們對塔叩拜可得到賜福。藏傳佛教儀軌中,達賴、班禪及少數大活佛圓寂后,實行塔葬,在塔葬之前,要對尸體進行嚴格的防腐處理,即用鹽巴、藏紅花等藥物吸收體內水份,再將干涸的法體塑成金身,然后置于金質或銀制塔中,供人朝拜,而那些浸透活佛血水的鹽巴和藥物則混入泥土中,用來制作“擦擦”,這種“擦擦”既高貴又神圣,用作護身符可抵擋一切邪惡。藥物“擦擦”是用不同名貴藥物制作而成,平時用作護身符,如遇身體不適,可當作藥物服用。有些病人將自己吃的藥和泥一同燒制成擦擦,這是為了祈愿早日痊愈。還有將死者的骨灰和泥一同燒制成擦擦消除罪孽,祈求善業。每一個擦擦的最終完成都要以僧人的開光儀式為結束。
普通泥塑“擦擦”,流行于民間,隨處可見,有的背面粘有青稞或其它谷物,以示祈望。
如今的擦擦意為一種凹形模具,用來壓制出成型的泥塑浮雕。內容上原來僅指佛像浮雕,現今衍生出了圓錐形等宗教供品樣式。在藏區各地都設有專門放置擦擦的“擦康”即“存放擦擦的房子”。當舌頭上生出小疙瘩時拿來一個擦擦或者擦擦上掛下來的土,抹在患處進行治療。人們相信它能夠抵御或治療很多疾病。
泥塑工藝中除佛像之外,還有很多題材的作品,如八瑞吉祥圖、生活人物、動物造像和各種吉祥的圖案。這些寓意就象屈原的香草美人一樣,在用象征和意境表達人們的胸臆。
關鍵字: 夙愿 山湖 民間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