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唐卡傳統藝術的新突破
景泰藍唐卡
而今,一種新品種的唐卡出現了,這就是景泰藍唐卡。
景泰藍唐卡既保持了傳統唐卡的工藝風格,又充滿藏漢文化融合氣息。
景泰藍唐卡借鑒景泰藍的嵌絲、點藍技術,結合傳統唐卡的度量和著色規則,以防火平板媒介,用金屬絲嵌出各種圖案,用高溫處理的釉料點藍著色,最后將畫面做拋光處理,使成品畫面呈現水晶般透明,亮麗質感,高貴典雅。這種唐卡經過定型后,畫質不變色,不變形,不變質,便于長期保存和收藏。
唐卡
唐卡作為藏文化藝術中的瑰寶,具有多種功能:它的宗教功能大于藝術功能。作為移動的宗教圣物,唐卡可供游牧民族隨時供奉膜拜。此外,唐卡還兼有史料、教義闡釋和實用功能(如很多藏醫藥、工藝技法、天文歷算、藏傳佛教人物傳記以及書法方面的知識),因此一直以來它被喻為“西藏的百科全書”。
唐卡在藏傳佛教文化圈中歷史長、影響廣、生命力強大。流傳至今的藏族傳統婚禮儀式上,迎親隊伍前面懸掛唐卡以求吉祥;很多地方祭山神、觀風水、修建房屋時懸掛唐卡以求神靈庇佑。另外,在技法上它非常成熟而細膩,且形成眾多流派,有專業的制作隊伍;該畫種在發展中融匯了不少周邊地區繪畫藝術風格,在藝術交流史上,其地位格外突出。近年來,唐卡成為眾多收藏者的新寵,擁有巨大的升值空間。 由于唐卡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通常一幅精美絕倫的唐卡,要花費畫師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時間,因此唐卡的市場價格持續上漲。據專家介紹,唐卡價格從2000年至今大概已經翻了近10倍,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收藏家的極大關注。作為收藏界的新寵,唐卡珍品在今后幾年的價格還將再創新高,而一些名家制作的珍品更具有強大的升值空間。
景泰藍
景泰藍又名琺瑯,起源于元朝時的古老京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顏色主要以藍色(孔雀藍和寶石藍)為主,古稱為景泰藍。
在歷經元、明、清三代王朝的歷史變革中,勤勞智慧的工匠藝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景泰藍文化;唐卡作為藏族文化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有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其上千年的繼承和發展過程中,還吸收和借鑒大量周邊國家與地區的藝術繪畫形式,至今還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在內容上,由原來以宗教內容為主擴展到自然風光、現實生活等各個領域。在繪畫技法上,吸收東方繪畫精華的同時,還借鑒西方油畫的技巧,不斷豐富和完善藝術表現手法。但不管怎樣發展,唐卡總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屹立在世界的藝術之林。然而景泰藍“唐卡”工藝,注重文化底蘊,更為富貴典雅,不僅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及地方特色,而且融入了藏、漢兩大文化藝術。“弘揚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民族文化,了解各民族同胞的生活,了解各民族的風土人情。
關鍵字: 唐卡 景泰藍 松贊干布 藝術 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