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氣候與人體健康
人稱“世界第三極”的西藏高原,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呢?
一、含氧量及沸點溫度低,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大氣壓力在570-780毫巴之間,比平原地區減少40%左右。氣壓降低,空氣密度減小,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也相應減少,平均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氧量僅有0、186公斤,為平原地區的65%。這種缺氧現象對人體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容易引起頭痛、失眠、脫發、呼吸及脈搏加快、紅細胞增多、血壓升高、食欲減退、易疲勞等癥。由于海拔高、氣壓低,在給水加熱時水的蒸汽壓力很容易達到外界的大氣壓力,沸點溫度比平原地區低十幾度。如拉薩地區水的沸點溫度為88、5C,帕里的沸點溫度僅有86、3C。開水達不到100C就不能全部殺死水中的細菌,因此燒水時應使水沸騰的時間長些。
二、太陽輻射強烈,日照充足。由于空氣稀薄、潔凈,西藏的太陽輻射強烈。拉薩全年太陽總輻射達195千卡/厘米,而同緯度的杭州只有104、6千卡/厘米。西藏全年白日多晴天,日照時數比我國同緯度的其他地區高得多。如成都年日照1239小時,上海為1986小時,而拉薩則達3005小時。在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下,人的皮膚易曬黑,產生紅斑或日光性皮炎,人顯得過早衰老,人眼易損害,白內障的發病率較高。
三、氣溫低,降水少,氣候干燥。西藏年平均氣溫比同緯度平原地區低,藏北年平均氣溫0—-5C,阿里等地在0C左右,雅魯藏布江農業區在3—8C之間。而同緯度的九江市年平均氣溫是17、0C。西藏的年平均氣溫雖比華北、東北地區稍高一些,但日夜溫差大,一般在10—18C之間,若不注意,易患感冒、鼻炎等病。喜馬拉雅山脈對南部海洋上的暖氣流起了屏障作用,致使西藏地區降水少,溫度低,氣候干燥。主要農業區年降水量約為400—600毫米,阿里地區僅有50毫米。而蒸發量卻很大,一般蒸發量為降水量的4—5倍,有的地區甚至達10倍。干燥的氣候使人體皮膚皸裂,干燥,鼻粘膜易出血。
四、冬春季節多大風、風沙。每年10月份以后,半年的時間里,風速明顯增大,風沙天氣顯著增多,阿里地區平均每年刮風達155天之多。西藏高原獨特的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容易發生肺水腫、高血壓、高原性心臟病,婦女早產、兒童智力發育緩慢等癥。在無病的情況下表現為感覺疲倦、反應能力差、記憶減退,使工作效率減低20%—50%,同年齡的人相比,體力和精力比平原人差3—5年。
關鍵字: 旅游知識 西藏 高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