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藏湖泊
西藏的湖泊星羅棋布,大小湖泊有一千多個。湖泊總面積二萬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約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30%。
每個西藏的湖泊都有自己的色彩,也有自己的傳說,在碧天乳云的覆蓋和鵝黃 泛綠的牧草包圍之中,大大小小的湖泊,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似夜空中的繁星,像鑲嵌在綠毯上的藍寶石。
納木錯
天湖納木錯
納木錯是西藏三大神湖之一,也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意為天湖。湛藍清澈的納木措湖,映襯著白雪皚皚的念青唐古拉山,這宛然就是一個童話中的世界。
幾百年來,無數人虔誠地來到納木錯,不為游覽,只為轉經。羊年轉湖,馬年轉山,猴年轉森林是佛的旨意。納木錯是身、語、意之圣地。如果能繞湖而行,便能得到淵博的知識和無量功德,并舍去惡習及痛苦,最后獲得正果。
瑪旁雍錯
“圣湖”之王 瑪旁雍錯
浩翰、寧靜、清澈的瑪旁雍錯湖是世界上多個宗教認定的圣湖,也是亞洲乃至整個世界最負盛名的湖泊之一。在
諸多古經書中,它都被稱為“圣湖”之王。
瑪旁雍錯全部位于普蘭縣境內,湖面海拔4588 米,面積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達70 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湖的北面是綿延不斷的岡底斯山脈,南面是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湖畔廣闊,一圈圈的古湖岸沙堤環繞著恬靜的湖水。瑪旁雍錯湖水清澈透亮,泥質湖底清晰可見,湖水在陽光下變化著從淺綠到深藍的組合,倒影著神山岡仁波齊的身影。夕陽下,粼粼波光中幻化著朝圣者沐浴的身影,能感受的是一種廣闊、神圣的美。湖的東面和南面是最佳的觀賞地點。
早期的苯教教徒稱它為“瑪垂錯”,傳說湖的四邊有四個洗浴門,東為蓮花門。西為去污門,北為信仰門,南為香甜門,朝圣者繞湖一周到每個門洗浴,便能消除各種罪過。又傳說湖底聚集了眾多的珍寶。如能捕得一條魚、揀到一粒石子、或拾到湖中鷗鳥的一根羽毛,將一生生活美滿。另外時常有人取下身上的金銀首飾,念念有詞地拋入湖中,以示虔誠。
美麗的當惹雍錯
苯教最大的圣湖 當惹雍錯
當惹雍錯是西藏原始苯教崇拜的最大的圣湖,也是西藏第三大湖。當惹雍錯位于一個深陷的湖盆底部,面積1400平方公里,長70公里,寬20公里,湖面海拔4600多米。湖東岸是連綿不斷、屏風般矗立的褚紅色山壁,它們清晰地記錄了當惹雍錯湖水一次次下降的歷史。被湖水沖刷而成的階梯從湖畔山頂一圈又一圈地一直環繞到湖濱。
當惹雍錯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環山。唯南岸達爾果山東側有一缺口。達爾果山一列七峰,山體黝黑,頂覆白雪,形狀酷似7座整齊排列的金字塔。它和當惹雍錯一起被苯教徒奉為神的圣地。湖邊的玉本寺是一座建于懸崖山洞的寺廟,據說為苯教最古老的寺廟。大概因為易守難攻的地勢和良好的氣候,這里曾是象雄的王宮所在地,是藏北象雄遺跡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是解讀象雄文化之謎的一把鑰匙和研究苯教的重要場所。“達爾果”和“當惹”都是古象雄語,意為“雪山”和“湖”,它們一個是神山,一個是圣湖,保有著周圍的部落和牛羊。
據傳當惹雍錯當初是個魔鬼湖,后來象雄第一代王子也即是苯教的締造者敦巴辛繞制服了湖中的魔鬼,成為了神湖。
神奇的拉姆拉措
“能呈現未來”的拉姆拉措
拉姆拉措湖的神奇在于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拉姆拉措湖能呈現未來,每一個去此湖朝拜的人,只要虔誠地向湖中凝望,拉姆拉措湖就能為你顯示出各種景象,為你啟示未來的命運。西藏每代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都是在此湖的啟示下尋找,而且每代達賴喇嘛都要到此湖朝拜一次。拉姆拉措湖是西藏群眾探求命運的寶鏡,在西藏家喻戶曉,吸引著無數的善男信女。
圣湖“拉姆拉措”藏語“圣母湖”之意。面積一平方公里左右,位于西藏山南地區加查縣境內。站在海拔5100米的雪峰上俯瞰、圣湖周圍俊峰環峙,圣湖猶如一面頭蓋骨形的鏡子,鑲嵌在群峰環視下。
在藏語中,拉姆拉措意為“懸在天上的天母湖”,站在海拔5100米的雪峰上俯瞰,拉姆拉措猶如一面馬蹄形的寶鏡,鑲嵌在群峰之下。而拉姆拉措正是這樣一面吸引無數善男信女探求命運的寶鏡。
拉昂措
鬼湖拉昂措
拉昂措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東北部的霍爾鄉,距離普蘭縣城約55公里左右,距離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約360公里。
鬼湖拉昂措是圣湖的近鄰,風光同樣美麗,湖水同樣是藍得心醉,可卻被扣上“鬼湖”的惡命,被打入另冊。鬼湖,海拔4574米,與淡水的圣湖一路相隔,為微咸水湖。因此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飲用,這大概便是“鬼湖”之名的由來。
其實圣湖鬼湖原本為一湖,由于氣候變化,湖泊退縮,水面下降,才由一條狹長的小山丘把它倆分開。有一道河槽連接兩湖,當地百姓至今還說兩湖底是相通的,如有一天圣湖之說沿河槽流入鬼湖,且同時流入金色魚與藍色魚,則鬼湖的水也會變得像圣湖之水一般清甜了。
拉昂錯緊緊的依靠在圣湖瑪旁雍錯的旁邊,在她的西面,勾畫出一個美麗的月牙狀同樣蔚藍的湖泊,而瑪旁的形狀宛如太陽,她們本來的形狀,就展示了一種和諧,一種金剛不二美的極至境界。兩湖之間的地帶是進出普蘭縣的必經之路。
色林堆錯
色林堆錯 魔鬼湖的傳說
色林堆錯,是我國第三大咸水湖,扎加藏布河注入此湖,黑阿公路從湖北面經過,湖中盛產“高原裸鯉”。色林堆錯,湖面高度4530米,湖水面積1640平方公里。色林堆錯,意為“色林魔鬼湖”。關于此湖,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很久以前,在拉薩以西的堆龍德慶(驅魔谷)居住著一個叫色林的惡魔,他的身子高大如山,肚子很大,每天吞食許多生靈,被害的不計其數,真是殘忍極了。后來,大慈大悲的蓮花生降到人間,他得知此事以后,非常憐憫那些生靈。于是他決定降服此魔,為民除害。蓮花生來到堆龍德慶,找到色林,施展法術大戰惡魔,經過幾十回合的惡戰,色林漸漸無力招架,順著山谷向北且戰且退,蓮花生緊追不舍。色林倉皇逃到藏北,找不到藏身的地方,正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時候,他看見一個碧綠的湖,就一下子鉆進去。可是湖水清澈見底,從湖底可以望到天空,從此就叫“天湖”。
色林無法藏身,跳上岸繼續跑,蓮花生緊緊追趕。色林跑到申扎東郊時,前面又有一個湖,他懷著一線希望跳進去,但湖水太淺,沒法蓋住他的身軀。這時蓮花生已經到了湖邊,色林沒法上岸,于是,他橫游到對岸,向東北方向逃去這個湖就叫“長游湖”。色林拼命逃跑,逃到崗尼羌塘以南時,看見前面有一個大湖,水深且濁。色林知道這里可以藏身,就一頭鉆進湖底,瞬時無影無蹤蓮花生趕到岸邊,就把本來居住湖中的七個精靈叫來,讓他們在岸邊守著,永遠不要讓惡魔出來。并命名為“色林堆錯”。在色林堆錯南邊的平灘上,直直佇立著七個石山,遠遠望去就象七個勇士在堅守崗位,傳說,那就是監視色林的七個精靈的化身。
班公錯
幽藍天鵝班公錯
班公錯位于阿里地區,藏民它稱為“哥木克哥那喇令錯”,又稱錯木昂拉仁波湖,藏語意為“意為“長脖子天鵝”。班公錯的藍變幻無端:湖遠處是深邃的寶石藍,稍近一點是寧靜的天藍,到了岸邊,便過渡到淺淺的青碧。極目向西,滿湖碎金,遠天一線處微微發白,這是驚起的波光。這就是幽藍天鵝——班公錯。盡管班公錯沒有宗教意義上的奇特和神圣,但她卻是揚名在外的著名大湖。
這是因為班公錯十分獨特。湖在中國境內的部分是淡水,物產豐美,水質潔凈,水色碧綠;而在克什米爾境內就成了咸水。班公錯岸邊只有一個碼頭,解放軍軍艦只在湖面巡邏,但周圍幾乎無人居住。湖中盛產一種名為裂腹魚的無鱗淡水魚,受高原環境影響,生長緩慢,但味道十分鮮美。 高原上的淡水湖泊生機蓬勃,這里聚居著大量紅嘴鷗和斑頭雁,偶爾會在湖邊出現罕見的野馬群。湖中心有著名的鳥島,一到夏季,就有數以萬計的地中海中頭鷗來此繁殖。可以租船在湖中游覽,也可以上鳥島看成片的鳥窩、鳥蛋,觀賞海鷗和斑頭雁。需要提醒的是,島上的鳥蛋是受保護的,絕對不可以帶走。 盡管她沒有宗教意義上的奇特和神圣,但她卻是揚名在外的著名大湖,這是一條湖水,西部有一部分在克什米爾境內,為咸水湖,據說少有生物,寸草不生。而中部和東部在我國鏡內,為淡水湖,魚類繁多,水草豐茂。
扎日南木措
阿里最大的咸水湖 扎日南木措
在岡底斯山群峰之間,分布著阿里地區最大和位居西藏第三的咸水湖扎日南木措,又稱塔熱錯、特里納木錯。它的面積有102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是一個東西長近54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的大湖。扎日南木錯是國家級著名濕地,位于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措勤縣東北部,距離措勤縣城12公里。距離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500公里左右。
扎日南木錯坐落在高原隆起過程中沿東西斷裂陷落而形成的大型構造盆地,湖體北面的山麓可見平齊的三角形斷層崖。早在千萬年前,這里曾經歷過翻天覆地的火山爆發,由紅黑相間的火山灰燼、熔巖流和火山碎屑組成的巖層,在后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作用下卷曲扭折,形成造型流動圖案。在湖的正北瀕湖而立的木諾山孤峰,由兩、三億年前形成于海底的黑色石灰巖構成,海拔5174米,高出湖面500多米,攀上山崖,扎日南木錯盡收眼底,這里是觀賞湖光山色最好的景點。從木諾峰南麓的湖濱向東南方向湖面,有一條弧形沙堤延伸至湖心孤島,沿沙堤步行即可直抵孤島,島上熔巖錯落,站在島上環顧四周,湖天一色,濤聲不絕,是觀湖的又一佳處。
關鍵字: 旅游攻略 湖泊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