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崗仁波齊
前佛教時代的象雄苯教時期,崗仁波欽被稱為“九重萬字山,相傳有苯教的360位神靈居住在此。苯教祖師敦巴辛繞從天而降,此山為降落之處。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它。據《佛學小辭典》:須彌,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印度人稱這座山為kailash,也認為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濕婆,就住在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卜游都在此發源,所以,現在在岡仁波欽見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就不奇怪了。公元前6-5世紀興起的耆那教中,崗仁波齊被稱作“阿什塔婆達,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創始人瑞斯哈巴那剎獲得解脫的地方。
【神山崗仁波齊傳說】
相傳佛教的高僧milarepa與苯教的naro bonchung以法力的高下來決定誰有權住在岡仁波欽和瑪旁雍措。先在圣湖比試,naro bonchung一步就跨過了圣湖,milarepa則用身體蓋住了整個湖面。又比試轉山,兩人從相反的方向開始,結果在doma la山口相遇。接下來的魔法比試仍然不分高下,naro bonchung提議在十五月圓那天首先到達岡仁波欽峰頂者為優勝。太陽升起以前,naro bonchung站在一面鼓上飛向頂峰,他四下張望看不到milarepa,心存狐疑,沒有全力前行,而是到處尋找milarepa的蹤跡。當第一縷陽光照在岡仁波欽峰上時,milarepa乘著光線一下子到達峰頂,naro bonchung 驚的從鼓上摔了下來。naro bonchung不無嫉妒地說:“你贏了,你有權擁有這片圣地,我只請求這兒有我居住的權利。milarepa答:“看在佛面上,就讓你住這么吧。說罷,抓一把雪撒在東面的山上。從此那山便成了苯教的神山-本日山。
關鍵字: 也就是 發電機 情不自禁 朝圣者 獅泉河 耆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