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脫
瀑布、藤橋、溜索是墨脫最具特色的景觀。
珞巴人居住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嶺之間,數百條江河水流湍急,多數流速超過10米以上,落差大,水中巨石、暗礁布滿河床,兩岸陡峭,除少數平原處溪流架有木橋外,絕大多數是藤索橋或藤溜索,舟船僅在下游使用。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根,對接成所需要的長度,拴在兩岸的樹上,有一個硬藤做的圓圈套在八根藤條上,過江時,人鉆入硬藤圈內,放在腰部,臉朝上,關向彼岸,雙手抓信藤條,交叉用勁拉藤,雙腳配合向前。爬這種溜索相當吃力,跨度越大越費勁,一條長80米的溜索需要30分鐘才能滑過去,我們滑過荷扎村248米的溜索足足耽擱了一個半小時,滑過江后筋疲力盡氣喘如牛。而且滑這種溜索不但消耗體力大,由于沒有安全系數,危險性是極大的。
藤索橋是一奇特的橋,沒有橋墩,不用木板,一個鐵釘也找不到,整橋用的是白藤。珞渝的原始森林里生長著多種藤本植物,其中白藤較多,常綠本植物,莖蔓細長,有40米高,柔軟而堅韌,它是編織籃、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索橋的原料。一般200米長的索橋,需要60背(約合3600公斤)的藤子。修一個索橋需要20人,歷時10天才能竣工。首先將藤子一劈兩半,不能用整根藤子,一是不便將二根接起來,二是它不結實。將劈成兩半的藤條接成需要的長度,將根根藤條拉到對岸,總共需要35根藤條,再將25個硬藤做的藤圈均勻地置放在橋上,藤條在外,藤圈在內,一般10米左右放一個藤圈,它有一人高,人可從中鉆過。35根藤條分布是:橋的左后和右側各10根,橋的上部是空的。硬藤圓圈放好后,用細藤繩將它固定在藤條上,底部行人放腳處,用細藤編織成一個網狀的賀筒。通過這種橋還得掌握它的特性,如它的彈性大,你的腳步得順著它起伏而落腳,它彈起時,你的一只腳也得“因勢利導而抬起,它跌落時你再踏步向前,就這樣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向前,否則,它將和你作對,搖擺得十分厲害,使你無法越步。初過這種橋,還是膽戰心驚的,只要你認識了它掌它的規律,你珞巴人居住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嶺之間,數百條江河水流湍急,多數流速超過10米以上,落差大,水中巨石、暗礁布滿河床,兩岸陡峭,除少數平原處溪流架有木橋外,絕大多數是藤索橋或藤溜索,舟船僅在下游使用。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根,對接成所需要的長度,拴在兩岸的樹上,有一個硬藤做的圓圈套在八根藤條上,過江時,人鉆入硬藤圈內,放在腰部,臉朝上,關向彼岸,雙手抓信藤條,交叉用勁拉藤,雙腳配合向前。爬這種溜索相當吃力,跨度越大越費勁,一條長80米的溜索需要30分鐘才能滑過去,我們滑過荷扎村248米的溜索足足耽擱了一個半小時,滑過江后筋疲力盡氣喘如牛。而且滑這種溜索不但消耗體力大,由于沒有安全系數,危險性是極大的。
關鍵字: 喜馬拉雅 崇山峻嶺 荷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