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拉魯濕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拉薩拉魯濕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西北角,地理坐標東經 90deg;05prime;,北緯 29deg;40prime;,該區域平均海拔3645米,自然保護區現有面積620公頃*面為高山,屬岡底斯山支脈東延部分;東、南、西三面與公路和城市水渠接壤。拉薩拉魯濕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內最大的城市濕地自然保護區,世界稀有。而該濕地所在的拉薩市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是西藏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郵電樞紐,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世界上具有極大的影響。
拉魯濕地根據國際《濕地公約》定義應屬于蘆葦泥炭沼澤濕地。拉魯濕地所在的拉薩河谷屬藏南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區,陽光充足日照長,空氣干燥蒸發大,降雨量少氣壓低,雨旱季分明多夜雨。該區年平均氣溫 7.5℃,年平均降水量 444.8毫米,降水量的 89%集中在 6~9月份,年平均蒸發量為2206毫米,年日照時數達3088小時,年總輻射量為186千卡/平方厘米。
由于該區特殊的地質構造及地貌特征,土壤類型以腐泥沼澤土、泥炭沼澤土和泥炭土為主,植被類型主要為沼澤草甸。拉魯濕地內植物種類多樣性較高,植物種類以高原特有的水生及半水生和草地植物為主。野生植物植被主要以蘆葦群系和中生型莎草科植物為主。優勢種和次優勢種包括西藏篙草、蘆葦、葛蒲等。同時濕地內伴生有垂穗被堿草、早熟禾、燈芯草、長管馬先蒿、云生毛莨、海乳草、龍膽草、蓮等草本植物。由于拉魯濕地獨特的高原特點,保護區內動物種類以水生水棲類為主,脊椎動物種類也有分布。其中魚類有橫日裂腹魚、鏟齒裂腹魚、雙腹重唇魚、軟刺裸鯉、拉薩裂腹魚等,兩棲爬行類有高原蛙、西藏林虎蛙,烏類有西藏毛腿沙雞、褐背地鴉、斑頭雁、黑頸鶴。赤麻鴨、棕頭鷗、銀鷗、胡禿鴛。戴勝、百靈、雪雀等。
拉魯濕地是我國各大城市中唯一幸存的最大天然濕地。該濕地在調節拉薩氣候,吸塵防沙,美化拉薩市區環境,增加市內空氣濕潤程度和補充氧氣,維護生態平衡,促進拉薩市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此外,拉薩屬于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市區內除有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外,還有哲蚌寺、大昭寺、羅布林卡等歷史文化古跡。所以,對該濕地的保護不但具有環境意義,而且具有社會意義。
由于該地區自然環境獨特,生物物種資源豐富,又位于城市內,因此在地理學、氣象學、生物學、環境科學以及旅游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開發優勢。1999年,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同年,拉薩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拉薩市市長為主任的“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拉薩市環境保護局。2000年。拉薩市人民政府頒布了《拉薩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并將在近期申報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關鍵字: 歷史文化 拉薩市 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