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林寺
中心方殿和4座小殿組成中心的小“亞字形,外圈由4大殿和14座小殿組成,分別供奉佛、菩薩、度母、羅漢等塑像。整組殿堂總體長53.5米,南北寬48.5米,基本上保留了吐蕃時期的一些特征,但又有所變化。外圍的南、北、西3大殿和周圍殿堂均有轉經復道環繞一周,中心組殿和周圍殿堂之間也形成了較大的轉經復道,這是一種典型的吐蕃時期佛殿結構形制。據說,是仿照桑耶寺,而桑耶寺又是以印度的飛行寺為藍本,故叫“托 林,是空中飛翔永不墜落之意。
現在我們進入的是杜康,意為集會殿,是托林寺僅存的2座完整的殿堂之一。它呈“凸字形,門向東,殿堂面積490平方米,門框、門楣雕有獸面、吉祥天、卷草紋、聯珠紋、蓮花紋、蓮瓣紋,殿內天花板繪的圖案有飛天、獅、龍、風、孔雀、蓮花、卷草、摩褐魚、迦陵頻迦、如意云團、四出密環如意、棱形幾何紋;壁畫有佛、 菩薩、佛母、度母、金剛、高僧大德。西壁東側上部的一組古格王室人員并坐一排結印禮佛,外邦僧俗人等或坐或立,整個場景和人物形象、服飾都與古格故城幾個殿堂的禮佛圖或供佛圖有許多共同點3東壁兩側的十六金剛舞女圖極為精彩,圖中舞女或舉 手過頂,或合掌胸前,上著短袖緊身衣,雙乳袒聳腹部微露,下著曳地長裙,赤足踏舞體態輕盈,這種壁畫在西藏其他寺院實屬少見。
我們進入的是拉康嘎波,它呈矩形,門框、楣雕飾有忍冬卷草紋,纏枝蓮花紋。殿內北壁正中主供釋迦牟尼像,高螺髻圓面大耳,著袒右肩袈裟,結跏趺坐,兩側各塑一泥佛塔;東西壁前塑像為無量壽佛、觀音、薩迦班智達;南壁門兩側塑像為紅、藍憤怒金剛;壁畫滿繪佛母、度母。尊勝佛母,額生一眼,頭梳高髻戴花冠,三面八背;白度母,頭戴花髻冠高聳發髻,雙耳墜著大環,上身袒露斜披絡腋,左手持一朵曲頸蓮花,右手掌向外,雙腳盤坐在盛開的蓮座上,形象典雅優美;綠度母左手拿著一朵蓮花,左腿單盤,右腿向下舒展,腳踏在一朵蓮花上,據說她能解脫八種苦難,所以又稱救八難度母。
關鍵字: 托林寺 桑耶寺 色拉寺 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