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墓
藏王墓位于山南瓊結縣宗山的西南方,距離澤當鎮約90公里。各陵墓封土高大,為土壘成的高臺丘墓。其上層土墩為橢圓形,墩頂極為平坦,東西長約130米,下層為長方形土臺,周邊不齊整。藏王墓的數目現難確定,能看到的有八九座。靠近河邊的大墓據說是松贊干布之墓,與之相鄰的是赤松德贊的墓,墓旁有巨大功德碑。在9世紀中后發生的奴隸起義中,贊普陵墓全被搗毀,現在的藏王墓只是衣冠冢而已。
藏王墓系公元79世紀各代吐蕃贊普的陵墓群,是西藏保存下來最大規模的王陵。墓群背靠丕惹山,前臨雅礱河,說明吐蕃當時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風水了。整個陵墓群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各墓封土高大,高出地表約10米左右。墓頂呈平頂形,跟內地饅頭形封土顯然不同,這與《通典》所作“其墓方正,壘石為之,狀若平頭屋的記載基本上是吻合的。封土經夯實,夯層清楚,每層厚度約2040厘米。
在藏王墓前有吐蕃時期的石碑二方。與松贊干布墓鄰近的據說是赤德松贊(798815年在位)之陵,在此陵東側坡地上矗立著赤德松贊墓碑一方。碑上覆寶珠翹角蓋頂,頂的下面浮雕流云,四角為飛天,刀法精簡,線條流暢。正面上寬78厘米,下寬83厘米,兩側均雕云龍紋。碑身下面已被流沙掩埋,露出地面部分為2.3米,有關部門曾下挖3米,仍不見碑座。正面刻古藏文,碑文內容主要記述了赤德松贊一生的業績,稱頌他是一位“足智多謀,寬宏大度,勇毅不拔,驍武嫻文的贊普。
另一塊石碑立在離藏王墓不遠處的橋頭邊。此碑形制與赤德松贊墓碑相似,唯碑頂略為不同。頂為重珠,蓋下有承柱,亦雕流云,但無飛天,兩側為云龍紋。碑身露出地面為3.56米。碑的南面刻古藏文,碑文已多風化剝落。有人考證,此為赤松德贊(754797年在位)之墓碑。赤松德贊為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他的文治武功僅次于松贊干布,故碑文全是歌功頌德之詞:“贊普赤松德贊,天神化身,四方諸王,無與倫比。
藏王墓不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喪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同時它對于研究吐蕃王朝的興起、衰落具有重要價值。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在西藏的其他地區,還散布著一些古墓群。
關鍵字: 云龍紋 澤當鎮 藏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