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象】來了就不想走的寬窄巷子
很多很多人都說成都是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雖然女兒就在成都,然而,我每次去成都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始終沒有去少城,沒有去看看寬窄巷子。前不久,去成都終于如愿去了少城,逛了逛寬窄巷子。其實,寬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寬巷子與窄巷子是成都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的往昔的縮影,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
這兒也是少城之地。有資料介紹說,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噶爾部竄擾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亂后,選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滿城——即少城。清制規定森嚴,滿蒙官兵一律不得擅離少城染指商務買賣。靠每年少城公園(今天的人民公園)春秋兩季的比武大會,論成績優異領取皇糧過日子。風雨飄零,如今的少城已經不存在了,只剩下少城里的寬窄兩條巷子和井巷子了。
經過打造,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在保護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旅游、休閑為主、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巴蜀文化氛圍的復合型文化商業街,并最終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內涵的“天府少城”。既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遺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風格在南方的“孤本”。
寬窄巷子的四合院基本上都成了飯館酒店,真正住戶人家已經屈指可數了。成都的吃也是有文化品味的,追求著文化與飲食的結合。一踏進寬巷子,飲食文化在這兒有了充分的展現。那一塊塊門匾上的字兒直白“吃”的很少,如“一飲天下”,而大多都是很文雅的,有文化的,從字面上難與吃相連,如“聽香”、“海棠曉月”、“德門里仁”、“花間”、“養云軒”、“敘亭蘭”、“思賢廬”、“老胡同”、“龍喧”、“香韻”、“三塊磚”、“成都印象”,不看門里門外站著的服務員,難以想象那是飯館酒館。特別是那“三塊磚”門招,很有意思,一副對聯“三磚可起灶,一鼎亦行炊”把一個吃字寫的有聲有趣。
寬窄巷子里也有住戶人家,如“靜苑”、“寬居”、“裕德苑”,一般門前都寫有“私家住宅,請勿打擾”。看著這緊閉院門的小院,真的有了來了就不想走的感覺。
寬窄巷子 (2)
寬窄巷子 (3)
寬窄巷子 (4)
寬窄巷子 (5)
寬窄巷子 (6)
寬窄巷子 (7)
寬窄巷子 (8)
寬窄巷子 (9)
寬窄巷子 (10)
寬窄巷子 (11)
寬窄巷子 (12)
寬窄巷子 (13)
寬窄巷子 (14)
寬窄巷子 (15)
寬窄巷子 (16)
寬窄巷子 (17)
寬窄巷子 (18)
寬窄巷子 (19)
寬窄巷子 (20)
寬窄巷子 (21)
關鍵字: 大慈寺 成都 文殊院 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