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壘山之行
玉壘山,這個名字遠不如都江堰響亮。但是,我的心中也有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沒有玉壘山,那么,會不會有都江堰?”
這個疑問,還要從岷江與玉壘山的古代的地形地勢說起。當時岷江是長江上游一條較大的支流,每逢雨季,江水便翻滾奔騰著流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很窄,經常引起洪災。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總是阻礙江水東去,造成東旱西澇。
李冰出任蜀郡守后,決定為當地人民辦些實事。父子倆與一些有治水經驗的村民對地形和水勢進行了勘察。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只要在玉壘山打通一個出口,將岷江之水引到東邊,就可以減少西邊江水的流量,解決西澇的問題。岷江水東流后,更是可以用來灌溉那里干渴的田地。這樣一來便可以變害為利,于是都江堰一期工程動工了。
可是大家很快發現,山上的石頭非常堅硬頑固,村民們用了很多方法去挖去鑿,進展卻非常緩慢。后來有一位有經驗的老人,建議以火燒石,通過加熱后膨脹使其爆裂。事實證明這個辦法是非常有效的,一個寬20米,高40米,長80米的山口,終于鑿成了,這就是后來人們所稱的寶甁口。
說到這,不由又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其實,愚公也沒有必要將兩座大山全部移平,他只要測量好位置,在山間鑿開一個出口,與外面的大路相通就可以了。還好李冰沒有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否則這玉壘山不就移為平地了?想到這,不由暗稱李冰一聲“智公”。
過了安瀾索橋,看到傳說中的二王廟矗立在玉壘山麓。李冰父子已成了當地人心中的神,被供奉在廟中,這二王,指的便是他們父子二人了。由于正在施工,二王廟的主體掩映在絞手架之間,游客們也被攔在了外邊。
順著山間小路南行,不一會兒就到了東苑附近。據說這里本來是很富麗堂皇的,但眼前所見卻是一片荒蕪。大門上的漆已褪了色,檐上的瓦礫間長滿了荒草。里面的絞手架間,有工人們忙碌的影子。
行至此處,忽然發現大批的游客已沒了蹤影,舉著小旗子的導游們更是人間蒸發,我這個樂啊,終于沒那么多人擋鏡頭了。
漫步在幽靜的松茂古道上,我得兒意地笑……突然,我的笑容僵在了那里。一塊巨石猛然映入眼簾,上面刻著“5•12地震遺跡”的字樣。巨石上已長出了不少青苔,此刻,它靜靜地躺在那里,提醒我們這里曾經歷了天崩地裂的浩劫。不遠處,立著一個牌子,上面用多國語言寫著“飛石下落,請快速通行”或“注意落石,請勿停留”的字樣。匆忙拍照后,一邊向前疾行,一邊向山上瞟了一眼,天哪,萬一發生個余震,那些姿態各異的怪石,果然有隨時滾落的危險,于是不由自主地小跑起來。每隔一小段路,便有一個牌子提醒人們快速通行。
再次讓我停下腳步的,是路邊的禹王宮和它旁邊的幾座小屋。這一排房子一定是五一二地震的犧牲品。斷壁殘垣,屋頂的瓦礫大多滑落下來,碎了一地。只有一些梁柱,還頑強地支撐在那里。不知屋里的人當時是不是都安全轉移了。
玉壘山上玉壘關。隨著那座古老的城樓逐步進入視野,暴走到感覺沉重的雙腿,仿佛在瞬間充了電,加快了速度向那里前進!登上那古老的城樓,只感覺微風拂面,很是舒服。繞到北邊,啊,都江堰的全景一覽無余地展現在那里。心中竊喜,慶幸沒有跟團,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路。走別人不走的路,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歇歇腳,拍拍照,補充些水份,繼續前進。沒走多遠,就到了第二個關口“同心關”。傳說同心關長長的鎖鏈上掛著無數大大小小的銅鎖,鎖上刻著游客的名字和其所祝福的人的名字,有親人的祝福,也有情侶的盟約。但我并沒有看到,不知是地震后這個景觀被破壞了,還是我又出現了視覺死角,汗……這個位置看都江堰全景,顯然是不如玉壘關了。
在同心關遇見一位當地的老人,老人說既然已經走到了這里,就不要錯過那段古城墻,只要再往山里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嘿嘿,向古城墻進軍!
保存下來的城墻不是很長,盡頭是有一個很寬敞的平臺。一位身著白袍的老人在打太極,此處真是個修煉的好地方!猛然看到刻著“擂鼓坪”字樣的石碑。難道這里就是傳說中古代黑龍水淹平原,英勇青年金雞與芙蓉姑娘與黑龍斗法,群眾在此擂鼓助戰的地方?
山中的天色總是暗得比較早,不過四五點鐘的樣子,卻已有些昏暗。向老人問路,答曰很快就能下山了。山路上七拐八拐,向下一看,餓的神哪,一片紅磚碧瓦的古建筑群,很是壯觀。雖看得見,卻恨沒有飛檐走壁的功夫,過不去。下得山來到正門,才發現那里是一座城隍廟。看看表,馬上就到關門謝客的時間了。況且拖著疲憊的雙腿,實在已無力再爬上山去……
關鍵字: 古建筑 愚公移山 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