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縣天梯二坪村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樂山戶外運動俱樂部聽聞有一個因道路險峻陡峭而聞名的彝族村寨―――大涼山甘洛縣的天梯二坪村。二坪村小學有一對為了彝家孩子而在山上教書17年的彝族夫妻,我們于2006年12月1(星期五)日組織了一次去天梯村二坪的拜訪活動。
臨行前,俱樂部的會員們自行購置了鉛筆、橡皮擦、本子和學習畫冊等,由我們三人(梁杰、詹向東、趙建)送到涼山州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的彝族村小學。
我們一行三人,從樂山下午1點出發坐車前往峨眉山市。到達峨眉山市購當天下午的火車票到烏斯河(漢源)火車站。我們到了烏斯河已經是下午5:20了,打聽到去二坪山腳下的田坪村徒步時間要二個多小時,這點路程難不倒我們這幾頭戶外強驢。
從烏斯河到田坪村要走五公里的公路,我們用了一個多小時走到了上田坪村的一座鐵索橋,令人遺憾的是,眼前的這座鐵索橋已失去了原有的風采。隨著深溪溝電站的建設,已經把當年那座百年老橋變成了一座可以通車的彩虹橋。經過大橋時天就已經暗下來了,但天黑還是不能讓我們停下我們的腳步。
從鐵索橋過河開始,我們上山的路就變成之字行。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我們在路上遇到了一個叫木呷的中年彝族人。當聽說我們是為了山區的孩子們來的,他主動為我們帶路,還主動幫我們背攝影器材。我們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了大約二個小時到達了田坪村,眼前是黑漆漆的一片村莊。木呷說他們整個烏史大橋鄉一共七個村,至今沒有一個村通電和通車。
大約八點二十左右我們到達了村長(木乃)的家,好客的彝族村長接待了我們。當晚正巧村長家在開會,文書和鄉駐村干部也在村長家,說是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率先在涼山州開始。在他們在填表之際突然來了一個彝族的青年叫阿木達鐵(21歲),他由于居住偏遠,在人口普查時漏掉。所以沒有戶口。村長告訴他沒有戶口辦不到結婚證的,阿木達鐵沮喪的呆在那里。
我們聽說阿木達鐵的未婚妻也在二坪村時,就邀請他和我們一起上二坪村,我們還將為他們拍一張結婚照。阿木達鐵于是爽快的答應了。好客的村長用彝族的砣砣肉熱情的招待了我們,吃飯的時候我們聽說田坪村也有個小學,所以我們決定明天一定要去拜訪。當晚我們就住在了村長的家,晚上我們的感觸頗多,由于一路的奔波和疲勞我們早早的睡下了。
12月2 日(星期六)早上八點左右我們起床了,起床就聽見了田坪村的代課老師(阿木子布)已經來到了村長家。阿木子布告訴我們田坪村學校里有五十來個學生,我們拿出學習用品和他一同來到學校。當我們一看到學校的時候心里一陣的酸楚,桌椅板凳是搖搖欲墜。當時是星期六所以我們沒有看到學生,只見到幾個學校附近的孩子,看見他們破爛的衣衫,我們無語,把學習用品交給老師,然后合影留念后就準備出發到我們的目的地二坪村。
村長聽說了我們要上二坪村,也決定今天不去深溪溝電站打工了,陪我們上二坪村,代課老師阿木子布也說要跟我們前往。加上阿木達鐵我們的隊伍一下就有六個人了,就這樣我們在村長家吃了飯就開始出發了。
當時的時間快到十一點了。村長和代課老師阿木達鐵說什么也要幫我們背東西,我們沒有答應,我們出來一定要把這些學習用品親自背上二坪村。就這樣走走停停用了一個多小時走到了二坪村的天梯腳下。村長和代課老師阿木達鐵他們三個堅決不讓我們背背包上天梯,我們盛情難卻之下只好讓他們幫我們背上了第一階天梯。到了第二階天梯我們堅決要求我們自己背背包上去,村長他們就同意了我們的要求,我們就開始爬天梯了,在爬天梯的時候說句實話我們有點后悔了。要是一不小心我們掉下去就沒有命了,下面是萬丈深淵想起來真有點后怕。上了天梯就沒有地方放背包的了,我們一鼓足氣的爬上了五階天梯, 爬上去也是氣喘噓噓、大汗淋漓,一到有了放背包的地方我們就迫不急待的放下背包休息,吃了點干糧補充點體力,我們的攝影師梁老師抓緊時間拍照,記錄我們走二坪的畫面。
就這樣我們艱難曲折的來到了一塊平地,田坪村的村長告訴我們二坪村就在上面了,我當時已經不能控制我內心的激動了,眼前是一座凄涼的村莊和破落的房屋。時針顯示我們這一段路程用了四個小時。
這座村莊那大概有二十多戶人家,走到了村子里沒有發現一個小孩子,我就在想這些孩子們都上那里去了呢?今天是星期六的,不會小孩子們還在上課吧,就這樣我懷好奇的心情邊走邊看。村子里的彝族同胞用好奇的眼光看著我。
突然我聽到了有好多小孩子的吵鬧聲,我朝著聲音發出來的地方走去,看見了一座整潔的學校。當時我的內心就有點失落感,在我的心里猜測中二坪村小學一定是一個破落的房屋。一到校門口,我就看見了七八十個小孩子們正在玩。有的在玩游戲,有的在跑和跳。我就用我的相機照了幾張照片。
這時李老師(李桂林)也看見了我們就為我們開校門,第一句話就說我們辛苦了的。我當時在想,是啊!我們真的辛苦,背這么多的學習用品來,終于到了(現在想起我當時的那種想法真的好丟人)。我當時也照了有十多張照片就和李老師和他的愛人陸老師(陸建芬)一起到屋里去烤火。
過了一會兒,我們另外的兩位隊友和村長他們都來了,李老師招待我們坐下后就急忙去上課了。我們去看了看李老師教的學生們,他們認真的在學習專心的在聽老師的講課。本來我們不該去打擾孩子們的學習的,為了記錄下孩子們的學習環境我們還是進教師為孩子們拍照。大約在四點左右學校放學了(因山區的孩子貧困中午孩子們都沒有吃中午飯,所以放學的比較早)。
李老師上完課就來和我們交談。李老師來這二坪小學教書已經接近17個年頭了。他的妻子陸老師已經代課快16個年頭了,我們心里不由的對這對夫妻教師的事跡肅然起敬。
李老師介紹他是一九九零年九月來到的二坪村小學,由于當時的停學時間太長有很多的適齡兒童不能一次性入學,只有等待來年的九月份入學。但來年入學又招一個班,又招一個班教師又不夠鄉政府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李老師。李老師就到處去請,一聽說去二坪村誰都不敢去,還說的是只有探險家才敢到二坪教書,為了請代課老師李老師遭受的冷嘲熱諷太多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只有去動員自己的妻子上二坪,當時就遭到了自己父母的反對,還是李老師的岳父岳母支持才上的二坪。
這一上去就是16年,16年來他們夫妻就是用的一種執著來苦苦支撐著。這十幾年來李老師每天的義務的接送孩子們上學和放學,而自己的妻子默默無聞的在家支持著自己的丈夫,還要教書帶孩子,李老師有今天他的妻子功不可滅。
李老師在二坪做的好事太多了,幫村民找水、為孩子們支付學費。為了修建二坪村的小學他付出的心血有多少人知道,出差購買的材料和車旅費、生活費全是自己貼,深夜三四點還在走村串戶的去買做門窗和房梁的木材。兩夫妻還利用早、晚和星期天義務的勞動,村民從山上背來了107噸沙子,從大渡河邊背水泥、石灰13噸用時三個月修建起來了現在的這所學校。這所學校總共有三間教室和二間住房一間廚房,修建這所學校的總共費用僅花了10800元。如果是當地的村民修房,可能少了5、6萬這個數是修建不起來的。
可想而知在二坪村的村民目中李老師就他們的村支書,連續四屆當選項為鄉人民代表(95、98、01、06)。現在的二坪村是全縣的“模范村小”學生的“三率”(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均在全縣的小學中名列前茅。這時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直到現在都還沒有為陸老師解決代課的問題。并且還用各種借口來推脫,直到現在陸老師都還拿著每月230元的工資。通過和李老師兩夫妻的交談使我們認實了什么叫偉大,什么叫奉獻。
晚上我們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2006年12月3日)08:00點起床我們等孩子們來齊了和孩子們合影留念。早上11:00點我們離開了二坪村,用了四個小時的時間我們走到了鐵索橋。坐摩托車到了烏斯河車站(漢源)就這樣我坐火車回到了樂山。
關鍵字: 烏斯河 峨眉山市 甘洛縣 鐵索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