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四川
我從滬蓉高速公路武漢西站下來,經過318國道的最后一段進入漢陽。我的捷達王又一次在擁擠的車流中爬行,城市的喧囂和忙碌依舊刻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即將落山的太陽在那永遠都是灰蒙蒙的天空中有氣無力的散發著最后一點熱量。我已經回到闊別83天的武漢,38天的云貴川之旅結束了,一萬零二百五十公里的奔波結束了。馮驥才說,人生最美好的感覺是感動。是的,那無數的美好,那無數的感動,都屬于昨天了。
生活早已回歸它本來的節奏。我坐在電腦前,一遍又一遍打開圖片收藏夾,老婆在我身后的鋼琴上彈奏著拜耳,我的心又隨著照片飛到那一個個曾經讓我心跳的地方。我懷戀那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雪峰,崎嶇的山路,純樸的藏民,那些曾無數次的讓我感動的一切的一切……。我希冀用我拙劣的筆,記述我的行程,訴說我的感動。因此,我把它起名為《感動云貴川》。雖然寫作文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但我還是認真地遣詞造句,不敢馬虎,努力記下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因為,這是給我的朋友們一個交代,也是給我自己一個交代。
第一章 四 川
8月26日。
張家界—黔江縣(小南海)。311公里。
離開住了一個多月的張家界,醞釀了許久的云貴川之行終于啟程了。這將是我們開車旅行行程最遠的一次。既有興奮,也有不安。興奮的是前方一定會有太多的美景在等待我們,不安的是畢竟這一路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雖然磨難也是一種財富,我還是寧愿貧窮。在行程開始的時候,我從心底祈求上蒼,保佑我們一路平安,保佑老婆身體健康,保佑我的捷達王別出故障。英國登山家馬洛里在回答為什么要登山的提問時,他說,“因為山在那里”。是啊,我們也出發了。因為,山在那里;因為,水在那里;因為,朋友在那里。
早上6點從張家界出發。
從張家界到重慶的黔江,雖說是山路,但道路很好。從湖南的桑植縣龍山縣之間有一條大約100公里新修的道路,我的幾本地圖上都沒有標記。這樣走不用繞道永順,少走一百多公里。新修的路面又黑又亮,路上車還不多,可能很多司機不知道這條路。在大山中開車真的就是一種享受。看著道路在大山中蜿蜒向前延伸,先是一層層的折疊向上,然后是一溜溜的滑行向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路高歌,心情好極了。等到以后才知道,我們這一段走的山路,實在不算曲折,真的是陽光大道啊。
中午在湖北的咸豐縣吃午飯。一家專營豬蹄的小店,叫杜記豬蹄館,每人8元,兩個人16元,小火鍋。這里的飯店,都是按人頭計費,還挺科學。這幾天正值重慶連續多天的40度高溫,這里離重慶不遠,沒有40度也差不多。火鍋端上來,我們不讓點火。小姑娘說,飯吃的越熱才越涼快,我們沒有聽她的。幾個當地人看我們當怪物。說是豬蹄,其實是豬腿。肉很多,味道非常好,我們使勁吃才剛把肉吃完,竟然到晚上都沒有餓感。太扎實了!服務員讓我們稱她“小妹兒”,我聽成“小孟”,被我叫的人家只笑。等到了重慶才知道,川渝一帶把服務員都稱為“小妹”。真是傻冒!
下午3點到達黔江縣境內的小南海。我以前從未聽說過這個地方,只是在出行前作準備時,才在網上查到的。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是我們此行的一條重要原則。
小南海是國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處古地震遺址。 1856年6月11日的一次大地震造成山體垮塌,把原先的一條小河攔截,形成了一個湖泊,即是現在的小南海。今年的6月11日,是小南海形成150周年,黔江縣還組織了宣傳紀念活動。在名目繁多的各種節日泛濫成災的今天,這個紀念是可以理解的。
小南海離黔江縣城32公里,道路還好,典型的旅游道路,兩車道的水泥、柏油路面。在一座大壩前有一個三岔路口,我們按指示牌進入小南海景區。門票30元。
停車場就在湖邊。要把這里叫做海的確有點冤枉,但湖水的面積確實不小,據說有30多平方公里。狹長的湖面繞過一座小山向山后延伸,寬度大約一兩、公里。湖水四周群山環繞,地震留下的幾處垮塌痕跡清晰可見。大壩周圍,堆積著很多從山上滾下來的巨大石塊,大的應有幾百噸吧。50年不遇的大旱,讓從未露出真面目的湖底礁石顯現出來。湖心中有一塊大約10米高的巖石,由于長期湖水浸泡已經裂成兩半,是湖底露出湖面的最高點,我說它是小南海的標志性地貌。誰知湖邊的一位60多歲的老人告訴我們,從他記事以來,這種情況他都沒有見過。看來這還不能作為標志呢,只是特例。這也算是我們的一點幸運吧。
在山石垮塌形成的大壩上,現在已經修起了連接兩岸的公路。在壩頂還建起了泄洪閘,若不知道,還以為是人工建起的大水庫呢。如果說這是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遺址,道理似乎就不對了,這種建設應當不算是保護吧。據當地人說,大壩的形成還是個謎。由于地震造成山體垮塌的山峰并不算高,大約只有一、兩百米高,而垮塌形成的大壩卻幾乎有一公里寬。按一般地震的常理,垮塌的石塊不會被拋出如此遠的距離,形成這么長的壩體。當地老鄉自豪地說,連美國、英國的專家看后都解釋不了。這應當不會是杜撰,黔江縣志都有記載。管它怎么形成的,那是專家們的事。反正咱看著挺高興就是了!
我們下到湖心島上,在湖心中的大石塊中穿行拍照,煞是開心。那個湖底標志當然不會放過。大壩邊上竟然還有幾個人在游泳。可是不幸好景不長,由于匆忙中沒有帶傘,老婆竟然中暑,趕快出來。光顧著激動了,忘掉了今天的40度高溫,也忘掉了老婆的日光性過敏。買了冰水,又買了冰塊,先喝再敷,終于活過來了。高溫立馬給我們提了一醒,這才是第一站哪!
不敢再曬太陽,沿著湖邊樹蔭下的小路,走過長長的吊橋,登上觀景臺。夕陽中的湖水顯得格外寧靜,橙紅色的湖水中,落日倒映,波光粼粼,小船輕搖,真是個神仙居住的好地方。
晚上住在湖邊的一家叫魚米鄉的小店。大約是來這里游玩的人不多,大多數游人還會趕到縣里住宿,因此住宿很便宜。湖邊的老鄉告訴我們,湖心島上有賓館,價格很貴,自己游玩就沒有必要上去了。湖邊只有這一家小店有標準間,還只有一間。每天40元。不帶衛生間每人只需10元。他家的小店有十幾間房子。我們要了標準間。這個標準間是我見過最簡陋的標準間,除了床以外,還有兩張小靠椅,就是那種用樹枝子做的,沒有油漆,木頭本色,很環保。電視是在公用的廳里面,沒有其他客人,也沒有搶頻道的。最重要的是有衛生間。但那個電熱水器讓人提心吊膽。就用普通的鍍鋅鐵皮做外殼,用油漆噴了個電話號碼,算是廠家的標記。我真擔心它會漏電。整個小店只有我們兩人。
簡單晚飯后,站在涼臺上,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遠山被暮靄籠罩,湖水被微風輕拂。涼風習習,心曠神怡。此情此景,怎是一個“爽”字概括的了的。
第一天出行,還算順利。整理照片、錄像,充電,這是每天必做的功課。
小結。
1, 小南海景區不大,如果不是專門的研究人員,有一天的時間足夠玩的了。但是由于價格便宜,是個可以住下來慢慢享受的休閑之地。
2, 小南海開發時間不長,旅游地的多種弊病在此并不明顯。當地民風淳樸,善良友好。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很熱情地向我們講述自己知道的有關地震的情況。
3, 小南海游船到湖中間轉一圈的價格是60元。老鄉會勸你不要在19時之前坐船,等售船票的人下班后,他們可以30元送你進去。
8月27日。
黔江—重慶。375公里。
今天的路程不算長,不用起早趕路。6點鐘,我獨自起來,沒有睡懶覺的習慣。
來到湖邊。清晨的小南海一片寂靜,淡淡的薄霧給景區披上一層面紗。一條小船在平靜的湖面上劃出一個大大的楔狀水波,漸漸的伸向遠方。我佇立水邊,任清晨的第一縷清風帶著湖水的清香從臉上緩緩拂過。我特別喜歡這種陌生寧靜的感覺,真希望時光就此停滯。
早飯后出發。對大壩看了又看,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小南海。
出黔江上319國道。公路一直沿烏江行駛,近兩百公里。烏江素有“千里畫廊”之稱,我們很想停車駐足,觀賞美景。但此段道路比較狹窄,雙向兩車道,路旁根本不能停車。即便如此,也還能感覺到烏江的險峻。峽谷中奇峰對峙,林木蔥郁,水流湍急。加之今年重慶大旱,水位極低,礁石爭聳,更顯猙獰。好不容易見到路邊有一戶人家,房前有一小塊平地,便停車下來。主人很熱情,讓我們進到屋后的走廊,憑欄眺望。這里距江面一百多米,直上直下。此處江面狹窄,只有二、三十米寬,岸邊裸露出被江水沖刷得發白的石壁,石壁布滿刀刻一樣的裂痕。現在正是“雨后天連碧,秋來澈底清”的季節,這一段江水翠綠,水流稍急,但似乎并不驚險。主人說今年的水位是最低的,從來也沒有像今年這樣。正常水位一定會更漂亮。道謝出門,我們欣羨他們每天都能欣賞烏江美景,他們也一定更羨慕我們四處游蕩。
路經彭水,看到烏江岸邊許多建筑都是臨水凌空修建,幾十米高的水泥柱樁撐起大片大片的房屋,真正的空中樓閣。這里一定是寸土寸金,我驚嘆山區人民的創造力。
行在路上,不時能看到正在施工的高速公路的多個地段,是從黔江到涪陵的高速公路。那里距我們的頭頂還有兩、三百米的距離,山區的高速修建不易呀!將來走在那里,可欣賞不到烏江的景色了。
8月30日
關鍵字: 張家界 高速公路 黔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