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邦寺
康巴古建筑典范,康巴民族繪畫藝術之鄉。德格八邦寺,距縣城108公里。這里山巒峰回,遠離塵囂,森林茂密,幽靜宜人。八邦寺是噶舉派紅帽系祖寺。寺廟座落在八邦鄉政府側邊,座北朝南,是一幢大型四合院式整體古建筑。始建于1179年,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寺廟建筑主要由殿堂,轉經廊、藏經閣、僧塔等幾部分組成,布局空間富于變化,層次井然,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寺廟還設有印經院一所,佛學院一所,靜修院三所,寺存佛學、詩明、天文、歷算、法學等著述林林,收藏豐富。 藏傳佛教噶舉派在康區的主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稱八邦圣教法輪寺,位于德格縣八邦鄉政府北300米處的山崗上,海拔3800米。“八邦意為集祥之地。清雍正七年(1729),德格土司曲加.登巴澤仁迎請大喇嘛司都卻吉穹乃創建,居土司五大家廟之首,與后藏楚菩寺同為藏族噶舉派兩大圣地,以學問、醫學、唐卡著稱。最盛時寺僧800余人,轄寺80余座,分布在西藏、云南、青海等省、區和甘孜州內的10余縣。
八邦寺規模宏大,環境幽靜,其建筑沿山而上層層疊疊,取勢巧妙。經幡招展,金項金碧輝煌,十里可見,雄偉壯觀。殿堂裝飾富麗堂煌,泥塑和壁畫刀筆細膩,姿態豐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稱為康區寺廟建筑之最佳者,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民改“四反后,是全省噶舉派唯一保留的寺廟,藏有鍍金菩薩、銅鑄菩薩近萬尊,唐卡1萬多幅,經書3.24萬部,經版12.9萬多塊。1981年批準開放。
八邦寺集康巴寺院建筑特色與民俗建筑特色于一體,融藏族繪畫與雕塑于一身,看上去古樸莊重,高大雄偉。其主殿雄奇壯觀、金碧輝煌、傲立蒼穹,四周宅院星羅棋布,經幡交織其間,褐紅色高大的主建筑,與四周白色宅院,錯落參差,顯露出一派佛教圣地的肅穆超然。 步入大堂內,穹頂高古,富麗堂煌,四壁有古壁畫,雕刻栩栩如生。寺內高僧云集,傳道布經誦咒朝拜者絡繹不絕,整個寺院經聲終年朗朗。
八邦寺的民族繪畫在繼承苯波派、門派、噶派繪畫基礎上,衍行出一枝獨特民族畫派。蓋壁畫、嶄畫、雕刻畫、雕塑、堆畫、文印畫、鑄橫畫、曼荼羅畫、細沙畫、四文詩畫、調片畫、酥油畫等十二種分派。繪畫的原則是:一、畫題融天、地、人、神為一統賦以情景故事,集于一幀,相似于中國畫“散點透視的構圖;二、強調對稱、均衡、疏密的布局關系,偶有倚側之巧;三、色彩多用三原色、二次色,注重明麗華貴的視覺效果,畫風典雅凝重而不失鮮活靈動之美。從而開創德格藏繪畫獨一無二的風格,遂為藏區繪畫的典型代表。 稱為“神奇畫師的德格藏畫奠基人通拉澤翁一生潛心畫學,吸另派之長為己用,致畫不輟,會堂育教,不僅畫作頗事,且桃李滿天下,垂名于中華民族繪畫之林中,他的畫“不需要任何開光儀式,本身就有這種神氣和靈氣,為德格藏畫藝術的發展大有功勞。
關鍵字: 古建筑 噶舉派 布達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