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旅游概況
西昌古城位于涼山州中部,總面積2600余平方公里,總人口50余萬人,是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中心 。西昌自古便是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個重鎮,自秦漢始,歷代政權均在此建立過郡、州、司府、委派過官吏。如漢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馬相如為使,建邛都(今西昌),設越西郡,轄15縣,屬益州。以后轄也雖不斷發生變化,擔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西昌。
因此,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已被四川省列為省級文化名城)。同時,由于海拔、氣溫、日照、經緯度等條件好,加之大氣中懸浮物質少,空氣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圓大,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美譽。并且,更由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在這里,西昌還有“航天城”之美稱。 此外,西昌資源豐富,風景名勝較多,也是一座待開發的風景旅游城市。歷史上,司馬相如、司馬遷、諸葛亮、忽必烈、馬可波羅、楊升庵、石達開、蔣介石、宋美齡等名人都在西昌居住過,迄今,孔明寨、蔣介石“特宅”等歷史遺跡依然存在,可供游人觀瞻。建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朱德、彭德懷、賀龍、李富春、郭沫若、胡耀幫、趙紫陽、胡啟立、喬石、李鵬、江澤民等先后來過西昌視察,均留下諸多墨寶。
西昌的古跡主要有西漢土城遺址、無名漢闕、唐代白塔、南詔景莊王廟、羅羅宣慰司、清真寺、大通門等。 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達2400余處,古遺址、古墓群、古石刻、巖畫、古建筑遍及全市。西昌的古遺址主要有聚落遺址、城址、窯址和礦冶遺址四類。其時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戰國、秦漢、兩晉、唐宋和明清,其中新石器遺址十七處,殷商遺址二處,漢代遺址三處,古城址十一處,窯址二處,礦冶遺址二處。建昌古城是西昌各民族人民五百年歷史的一個縮影,五 百多年來,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無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跡。
“大順”紀年磚在古城上出現,證實了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于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后,其部將劉文秀(撫南將軍)確在西昌舉“大順”旗號據城數月,進行反清斗爭。同時主持培修了建昌古城。這一事件賦予了建昌古城的特殊意義。“大順”城磚為四川首見。城內曾發現記載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過境情況的碑刻。這對研究太平天國運動具有重要意義。
建昌古城,悠悠五百年,文人墨客多匯于此,明代文學家楊升庵、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清詩郎查儉堂以及近現代教育家黃炎培等都留下他們的墨跡,此外,在建昌古城以東2公里外的姜坡頂上,迄今還遺存著當地人稱的“月魯城古堡”。現場鑒定:此古堡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城堡、至今古堡上仍保存著戰時的工事、石炮等遺跡、遺物。
螺髻山是我國的一塊待開發的旅游處女地。“大螺髻山,穹窿崔嵬,拔地千霄。其水綿綿遙邐如虹。亙一百七十余里,山中冰化源泉,煙靡林箐,露零芳草,水糜奇石,百鳥飛鳴,群獸嘯舞,陽蒸蔭郁,煙煙云云,靜而成嵐,動而成風.升而出云,降而作雨”。西昌縣志的這段文字記載,概括了螺髻山雄奇、秀麗的美景。明代萬歷年間的進士馬中良在傾暑山記)中曾寫下“螺髻山開,峨眉山閉”古籍中將螺髻山名勝歸結為;“十二佛洞,十八頂,二十五坪,三十二天池,一百單八景”。
螺髻山景觀以博大雄奇見長,其主峰也俄額喻峰海拔4359米,形如一青螺,又似螺形發髻,故名螺髻山。它地垮西昌、普格、德昌兩縣一市,南北長64公里,東西寬35公里,風景旅游區為1083平方公里。螺髻山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省級自然景色文物、古跡和民族風情融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風景名勝旅游區。那里迄今保存著浩瀚的原始森林,廣袤的草原地,眾多的奇花名卉、珍禽異獸。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距市中心7公里,臥于瀘山東北麓,螺髻山北側,山光云影,一碧千傾,是四川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邛海水質清澈透明,面積約31平方公里。 邛海如同我國一些高源湖景一樣,以恬靜著稱,景色四季各異,春日天光水鈀,上下一碧,一片浩翰波光閃耀在蒼山碧野之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岸邊柳眉桃腮,燕語呢喃。夏日湖水盈盈,彩霞耀眼,山寺漁村,相映生輝。秋日天高氣爽,落霞孤鶩,秋水天長,使人留連忘返。冬季天凈水明,紅楓翠柏,倒映湖面。午后起風,海浪奔涌,似白鵝嬙戲于波濤上。
誘人的邛海景色,與西昌晚間皎潔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多詩意情懷。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瀏覽邛海后對其景色大加贊嘆,興奮不已,并在其游記《馬可.波羅游記》中寫道:“碧水秀色,草茂魚豐,珍珠碩大,美不勝收,其氣候與恬靜遠勝地中海,真是東方之珠啊。” 再如原中央大學教授朱契游邛海后也寫道:“我曾泛舟西湖、鼓棹洞庭、橫絕太湖、登臨鄱陽,覺得洞庭雄闊,鄱陽奇偉,太湖深秀,西子濃妝,邛池淡抹,各有千秋,邛池尤以恬靜見勝。”邛海景色由此可見一般。
邛海不僅景色秀美,還有許多美妙的民間傳說,更烘托出它的神秘和美麗,如李膺《蓋州記》和《太平御覽》等著述中均有記載。邛海湖內有40多種魚類,其中有特有的白魚、鯉魚、大蝦、螃蟹等,秋末冬初有19種候鳥攜家眷來此過冬。湖畔現有邛海公園、邛海賓館 、新沙灘漁村、蓮池、月亮灣、陽光度假村、蘿莎玫瑰園、青龍寺、老海亭遺址、核桃村觀賞園和省體委水上運動學校等景點。 瀘沽湖風景區是國家旅游“97中國旅游年十大旅游線之一”和四川省著名旅游線路。
它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尤其是以摩梭族獨特的文化和民族風俗使其具有獨特而豐富的內涵,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是不可替代的世界文化遺產。那醉人湖光山色,古老原始而又神秘的的民族風情,原始的宗教文化,如癡如醉的歌舞之鄉,是旅游者的天堂。
被摩梭人稱為“母親湖”的瀘沽湖,是瀘沽湖風景名勝區重要的組成部分,湖的水域面積達50平方公里,海撥2688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90余米,透明度高達11米。湖周青山環繞、森林茂密、古樹參天、流水潺潺。湖內碧波蕩漾、四季清澈、藻花點綴其間。湖中六島,亭亭玉立、林木蔥郁。明代詩人胡墩賦詩云“瀘湖秋水間,隱隱浸芙蓉。并峙波間鼎,連排海上峰。應識仙源近,乘搓訪赤松。”
瀘沽湖隨四季的變化各具特色。陽春三月,周圍桃樹梨花,萬話勝開,爭妍斗艷,湛蘭色的湖水,明凈如鏡,青松綠樹,連峰映湖中,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炎熱的夏天,湖水碧綠,波光粼粼,雨后煙霧繚繞,周圍黛色叢林中,間雜著盛開的紅白杜鵑花,景色宜人,涼爽無比,好一個避暑勝地;金色的秋天,大地一片黃橙橙,金黃色的秋業,點綴著周圍的青山,湖水碧藍,波光閃爍,彩霞飛渡,高空雁鳴;寒冬時節,翠色蒼茫,一日當中,水色多變。
瀘沽湖因為她那天然、奇妙、幽靜的風光,成為人間難得的仙景和旅游勝地,同時又因為、冬暖夏涼,景色宜人,堪稱避暑、療養佳地。 瀘沽湖的人文景觀十分獨特而又豐富多彩。它至今仍然保留著古老的“母系”社會,一家之中以“母親”為首,以“女性”為主,它獨特的“走婚”風俗決定了它獨特的社會背景。滬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于自己個人所有的花房里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圣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于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樸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樸的本色。被世人稱為“現代的女兒國”。
關鍵字: 四川省 瀘沽湖 螺髻山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