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明珠—貴州畢節草海
云貴高原的屋脊,孕育了這片碧波柔動的綠草濕地。
烏蒙山脈的腹心,太陽之城卻成為了鳥兒們的樂園。
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中國第二大鳥海,位于貴州省西部地區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城西南,總面積一百二十平方公里。
古老的地質地貌,特殊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優美的湖光山色,從而使這一地區成為我國亞熱帶高原上一處珍貴稀少的天然淡水湖泊。
湖面,霞光浸染,鶴舞鳥鳴。
水中,草絲搖曳,碧綠如毯。
在這方圓25平方公里的水域里,一般水深均在兩米左右,而最深處則達五米以上。波光粼粼,倒影漣漪。優越的光、熱、水自然條件,為這里眾多的高等植物的生長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各種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幾乎布滿了整個湖區的水域,它們在水中湖底形成了一層層濃密厚重的、蒼翠蓊郁的水草世界。
在這片充滿了勃勃生機的水域里,生長著高等植物37種,隸屬20科,26種。種類之多,密度之大,這在全國天然淡水湖泊中也是罕見的。
在地質歷史的長河中,草海距今已有20萬年左右。雖說短暫,但它卻經歷了復雜的演變過程,有著往復錯綜的歷史。歲月滄桑的變化,使草海歷經了成長、消亡、復蘇和人為放干四個階段。
早在更新世紀期,古草海河是沿著威水背斜北冀發育的,當時成為長江上游洛澤河的一支流,到了中更世末,由于地質構造運動,使古草海河的一段河床遭受到了塌陷,逐步形成凹狀盆地,加之河水終日不斷地注入,積水慢慢地將這里變成了萬頃碧波的天然湖泊。 后來由于草海下游地區的地下裂隙通道、落水洞等巖溶作用的發育,以及羊街河溯源的侵蝕,草海曾經因漏水而成為無水的盆地,滄海又變成了桑田。
據《威寧縣志》記載:“清咸豐七年七月(公元1857年),落雨四十晝夜。山洪暴發,夾沙抱木,把盆地大部份落水洞堵塞,水淹盆地,形成了南海
關鍵字: 烏蒙山 畢節草海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