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織金洞
織金洞位于貴州西部的織金縣境內,距省會貴陽152公里,距貴州西線旅游中心安順122公里,距織金縣城23公里,是1988年國務院審定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又是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與紅楓湖、龍宮、黃果樹三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共同形成黃金風景旅游環線。織金洞風景名勝區,以織金洞為主體,是貴州喀斯特地貌最為豐富的區域。總面積307平方公里,包括織金洞景區、織金洞古城區、洪家渡高原平湖區、裸結河景區。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景觀,宋、元、明、清以來的人文景觀,濃郁的民族風情,構成了別開生面、獨具一格的風光。織金洞是一個多層次、多階段、多類別、多形態的完整巖溶系統,是目前世界上已經開發作為旅游溶洞的佼佼者之一。洞內相對高差150多米,最寬跨度175米,洞內一般高寬均在60至100米之間,總面積達70多萬平方米,堆積物的高度平均在40米左右,最高堆積物有70米,比世界之最的古巴馬丁山溶洞最高的石筍還要高7米多。從洞的體積和堆積物的高度上講,它比一直譽冠全球并列為世界旅游溶洞前六名的法國、南斯拉夫等歐洲國家的溶洞要大兩三倍。織金洞以規模大、氣勢磅礴稱雄于世。洞內的碳酸鈣沉積物堆積類別達40多種,囊括了當今世界溶洞堆積物的各種形態類別,它不僅有奇異獨特的具像形物態美,甚可亂真,而且因堆積物形態的多變,構成了不同層次復雜的畫面。根據不同的景觀和特點,全洞劃分為迎賓廳、講經堂、壽星宮、望山湖、廣寒宮、靈宵殿、雪香宮、塔林洞、十萬大山、水鄉澤國和金鼠宮等12個大景區,47個廳堂。 廣寒宮織金洞中規模最大景區之一,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由于洞廳高曠,巖溶堆積得到充分發育,形成一座座十幾米高的“山峰”。有的陡峭如削,有的相接連綿,有的花團緊簇,有的枝繁葉茂。“山峰”之間為空闊平川,湖沼遍布,水光山色,景致優美壯觀。景區中央一株“梭欏樹”拔地而起,直沖霄漢,抵達洞頂,“樹”身上石靈芝層層疊疊,又稱為“靈芝山”。景區深處有被譽稱為國寶的“銀雨樹”,這是一株極其罕見的開花狀半透明乳白色結晶體,高17米,豎立在直徑2米4的白玉盤中,玲瓏剔透,舉世無雙。另一重要景物“霸王盔”,在一直徑3米多的圓形堆積物上又長出兩支并靠的戟形石筍,令人叫絕。此處還有“神秘大佛”、“嫦娥奔月”等景物以及“地下星都”、“熱帶雨林”等宏偉景致。游人皆說:僅此廣寒宮便可稱冠于天下洞府。 靈霄殿洞中最美景區之一。兩側石壁垂下數十米寬的巨大五彩石幔,金碧輝煌,宛若天宮幔幕。景區的中央有“瑤池”,池中“擎天一柱”如雕如鏤,氣勢非凡。占地最大的“玉皇大帝”、“華表”、“仙鶴”、“玉龍”、“神女輿蛇”等數十個雪白的滴石群落,尤為絕妙景物。雪香宮又名水晶宮。巖溶堆積物表面皆白色,滿目雪原,冰柱高掛,一派北國風光。數道石屏緋紅青黛,上有數十面鐘旗,擊之音律悅耳。“石竹園”內一百余枝石筍參差密布,“卷曲石”群體晶瑩透亮,自由彎曲,有的橫生,有的倒長。塔林洞有鈣化塔山百余座,有的光滑至頂,有的層狀聳立,塔身金黃,遠觀如“金塔之城”。金塔間又遍布種種奇特景物,最著名者有兩株相映的石松,一株高5米,呈標準等腰三角形,片狀滴石附生于主干為葉片;另一株高17米,從托盤中拔地而起,樹冠上層如積雪,稱為“雪壓青松”,均為洞中之國寶。景區內著名景物還有“倒掛琵琶”、“石鼓”、“劍門關”、“影泉”等。十萬大山洞中最宏大景區,群峰起伏連綿,滴石變幻多姿,有奇妙的“金雞獨立”、“螺旋樹”、“白玉宮”等景觀。織金洞自開放以來,凡參觀過它的人,無不嘆為觀止,被各學科的中外專家學者稱為:“行星上一大奇觀”、“宇宙的地下藝術寶庫”、“天下第一洞”、“地下天宮”、“溶洞之王”。地質學家孫大光先生說:“國寶還不夠,應該稱為球寶。”谷牧副總理參觀后題詞:“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瑯環勝地瑤池境,始信天宮在人間。”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游覽織金洞后題詞:“游過織金洞,方知洞中奇。地下看世界,洞中別有天。”
關鍵字: 副總理 十萬大山 名勝區 堆積物 總面積 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