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鎮遠古城
鎮遠縣位于貴州東部,屬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地圖上看,東鄰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個楔子,插入貴州東部凹處。鎮遠縣就處在這個凸凹結合部上。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稱鎮遠為“湘黔門戶”,確是慧眼獨具。 全縣東西長85公里,南北寬60公里,東部狹長而西部較寬,略呈三角狀,總幅員面積為1878平方公里(合285萬畝),東面與湖南新晃接壤;東北部與本省玉屏縣相連;西鄰旋秉;南界劍河、三穗;北連岑鞏、石阡。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 鎮遠是全國油桐主要產區之一,歷史上稱鎮遠為“油桐之鄉”。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柑桔、六月桃(又稱接桃)、姜黃李、大板栗等,果碩質優,深受歡迎。 據史書記載,鎮遠古稱“豎眼大田溪洞”,屬“鬼方”。從夏到商,世居著荊、梁二州的西南,泛稱“荊蠻”。 追本溯源,古代的鎮遠,地處歷史上“五溪蠻”和“百越人”聚居的結合部。宋紹定元年(公元1226年),賜名鎮遠州,“鎮遠”這一名稱從此沿用至今。 鎮遠自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縣至今,已有2200年的歷史。在2000多年的悠悠歷史長河中,這里的漢、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在保持各自傳統特色的同時,不論是在經濟、文化或風情、習俗等方面,都閃射出相互融合、取長補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進步的祥瑞之光,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和睦的贊歌,共同締造了鎮遠這莊素有“滇楚鎖鑰”、“湘黔咽喉”、“黔東重鎮”、“苗鄉古城”之稱的多民族傳統文化并存的“迷宮”。1986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鎮遠被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關鍵字: 鎮 傳統文化 年的歷史 社會生活 結合部 鎮遠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