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篾雞蛋”
又稱“打篾球”、“打竹球”,仡佬族民間游戲,流行于貴州織金大營鄉一帶。“篾雞蛋”用柔韌的竹篾編成,形如雞蛋,內塞稻草,也有空心的,外面涂有各種顏色,像一個個彩球。這種游戲多在春節期間進行,有兩種打法:一種是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每隊三五人。在場地中央劃一條中線或橫置竹竿,以界為“河”。玩的時候,雙方隊員可以用手拍、托、推、扣,也可以用腳踢。如果“篾雞蛋”碰到了手足以外的身體或打不過河,即判失敗。如果“篾雞蛋”在本隊界內落地,對方可以越過河界占領落點的地盤。以將對方趕出全部地盤為勝。這種玩法只見篾雞蛋來回穿梭飛行,有如流星,煞是好看。
另一種玩法是不分隊,人數也不限。先由一人將“篾雞蛋”扔進遠處,眾人奔跑過去搶奪。搶到者又往另一方向扔。以誰搶到“篾雞蛋”多為勝者。優勝者可以獲得糯米糍粑一類的食品。
打“篾雞蛋”的運動量比較大,不僅能鍛煉人們的力量和速度,而且可以培養機智、靈巧的作風。據說在古時候的夜郎國,仡佬族的先民就是用打“篾雞蛋”作為練兵的手段之一。
關鍵字: 仡佬族 大營鄉 游戲 貴州 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