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文化旅游區
明初祖朱元璋下令西征軍隊就地軍屯,緊接著又下令將戍邊者的父母妻子兒女全部送到戍地,所有軍士都要安家立戶。衛軍就地屯墾,七分屯種,三分操備,世代相承,不得改變。生活在安順地區的屯堡人就是這樣一些軍戶的后代。600年過去了,屯堡人仍然沿襲著明代的服飾、民居建筑等文化習俗,演義著一幕幕明代歷史畫卷,形成一種獨特的屯堡文化現象hellip;hellip;
天龍屯堡古鎮地處西進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這里就是有名的順元古驛道,天龍屯堡古鎮最早是順元古驛道上的一個驛站,名叫飯籠驛。由于軍事地理位置重要,從明代開始就在這里及周邊大量屯兵,時至今日依然如幫,這里仍是駐軍重地。
清朝康熙年間,云貴總督范承勛奉旨實行“改土歸流后,屯堡人由軍戶轉變為普通百姓。天龍屯堡古鎮更名為“飯籠鋪,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這里依然是清廷的驛站和屯兵重地。
本世紀初,天龍的幾位有名鄉儒感覺飯籠鋪的“飯籠二字不雅,經提議,取天臺山的“天,龍眼山的“龍二字為村寨之名,這就是天龍屯堡鎮“天龍二字的由來。
歷代的屯兵都在這塊大地上留下了歷史的遺跡:明朝征南軍隊在天臺山背后的兵器加工場所(本地人呼之為“打鐵坑);煙堆山的明代烽火臺殘壘;圍繞天臺山的古城墻;清“威同之亂時修建有垛口、炮臺、
關鍵字: 云南 天臺山 屯堡鎮 烽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