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
岜沙距離從江縣城7.5公里、位于山頂和國道321老線公路邊的一個苗寨。該寨最奇特、最容易看到的景觀,是男子都留有發髻,并穿著自織土布縫制的古樸筒約服裝,被稱為“秦代發式漢時裝。發髻盤于頭頂,四周頭發則被剃光。更令人叫絕的是,村子里的理發匠是用割草收禾的大鐮刀為全寨子的男子剃頭的,作者親眼看到他在蘆笙場上為游客表演這一絕技。如不是親眼所見,真難以相信和想象,怎么用那么大、刀鋒與刀柄呈90度角的家伙在人的頭上舞弄,且技藝嫻熟到想留哪就留哪、想剃哪決不留下絲毫發茬的地步,脖子、耳后的頭發全剃得一干二凈。岜沙男子頭頂的頭發終生不剃除,女人當然就更不可能將頭發全部剪光,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岜沙人古老而樸素的樹崇拜生態觀念。據傳說,岜沙人的先祖在逃避追殺的危急關頭,是他們后來生存其中的那片浩瀚無際、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拯救了他們,并完全接納了他們。其后,岜沙人就長期生活在樹林中。岜沙人的生活離不開樹,樹給了他們的房子、火,樹為他們擋風遮雨,樹為他們守護莊稼,森林為他們提供獵物,有樹的地方山谷就有水。因此,他們世世代代愛護樹木、崇拜樹木。而他們在生活中也發現,樹被剪枝后會生長得更好,但如果將四周和頭頂的枝椏全部砍去,樹就會死亡。人如果不慎折斷了腿腳、手臂,也能繼續生存,但如果掉腦袋則必死無疑。頭頂的頭發就相當于樹頂的樹葉,樹頂的葉子如果全部落光,也就表示樹要死亡了。因此,頭頂的發髻必須終生保留,不得損傷。此外,岜沙男子全佩帶火槍,迎接貴賓和有重要慶典活動時,十多位男子列隊持槍歡迎,并放鐵炮和鳴槍,也很奇特壯觀。其中,所謂的鐵炮,是裝有火藥、留有引信孔的圓柱形鑄鐵,長約8厘米,直徑約3厘米。岜沙人生前不做棺材、死后不留墳頭和墓碑的喪葬習俗與栽種十八樹、生命樹的習俗,都非常罕見,也都是其樸素生態觀念和樹崇拜的表現。
從江縣岜沙苗寨的喪葬習俗是神奇的,也反映出村民們樸素的生態價值觀。到岜沙,在寨中看不到老人們的壽材,在村外四周的山岡樹林中見不到在其他村寨常看到的墳墓,舉目四顧,但見古樹參天,森林密布。原來,岜沙人自古以來從保護樹木森林的實際需要和人只是自然界中與草木鳥獸地位相同的一部分的生態觀念出發,人出生后家中就為其栽一片林子作為其生命樹,待其長至18歲婚嫁時,男孩從其中采伐一部分造吊腳樓娶親,女孩則以其全部作為嫁妝陪嫁,稱作“十八樹。每個人在生前,無論年齡多大,也無論富貴貧賤,一律不置備棺木壽材。得終天年后,在其生命樹邊掘深抗,用生命樹現做棺材,將遺體入殮后深埋于地下,其上不留墳頭,而是栽上新的樹苗。如果不幸夭折或非正常死亡,必須火化后深埋,更不留墳頭,不立墓碑,但仍然栽樹于其上。因此,岜沙人祭祀先祖都是在家中和大樹下,遇有災病也去大樹下祈求先祖保護和祛災除病。
關鍵字: 從江縣 吊腳樓 岜沙 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