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縣旅游概況
巫溪縣概況
巫溪縣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陜、鄂三省(市)結合部,東接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竹溪縣,南臨重慶市奉節、巫山兩縣,西與重慶開縣、云陽接壤,北連重慶城口縣和陜西省鎮坪縣,地跨東經108°44—109°58ˊ、北緯31°14ˊ—31°44。全縣幅員4030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48個行政村,總人口51.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2萬人。巫溪既是國務院公布的沿江開放縣,也是三峽庫區移民開發縣。巫溪地形以山地為主,屬于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內山大坡陡,立體地貌明顯,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共同作用,使巫溪擁有突出的資源比較優勢。 巫溪縣是經國家批準的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陜、鄂三省市結合部,南傍長江,北連西安,西接重慶,東通武漢,且位于長江三峽旅游精品線——奉節、巫溪、巫山“金三角”旅游區腹心。特殊的地理條件,悠久的歷史背景造就和孕育了巫溪古跡眾多,傳說動人,瑰麗多姿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和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旅游概況
巫溪縣地處大巴山東段南麓的渝、陜、鄂三省(市)結合部,東依神農架、武當山,南接大、小三峽,西通重慶、成都,北望安康、西安,既是長江三峽旅游精品國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奉節-巫溪-巫山"金三角"環線的重要支點,又是西安----三峽南北陸路旅游大通道的橋頭堡和鄂西北進入三峽的捷徑。巫溪縣是國務院公布的三峽庫區沿江開放縣,全縣幅員面積4030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348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51萬,其中農業人口46.7萬。這里山川秀美,人文薈萃,地杰人靈,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巫溪素有"峽郡桃源"美譽,全縣旅游資源以有"天下第一溪"之稱的大寧河風景區為軸線,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市級風景名勝區)和陰條嶺市級自然保護區(市級森林公園)為東西兩翼,構成如雄鷹展翅的7大景區(大寧河風景區、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紅池壩景區、寧廠古鎮景區、大官山景區、朝陽石林景區、團城幽峽景區)180多個景點(其中國家一、二、三級景點33個),涵括了《旅游資源分類、調查和評價國家標準》中的所有8個主類,31個亞類中的28個亞類和155個基本類型中的143個類型。
旅游資源不僅賦存豐富,單體數量、景類、景型、景段都在重慶市和大三峽區域所有縣(區、市)中名列前茅,而且組合優良,稟賦優越,特色濃厚,富于原始性、神秘性、古樸性、異質性,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其森林草場,冰雪天象,巫文化,懸(巖)棺、棧道、野人"三謎","絕世奇觀"夏冰洞,"世界名泉"寶源山鹽泉等在區際范圍內具有不可替代的稀缺性、壟斷性和最優性。
巫溪是大三峽腹地最原始、最神奇的一方凈土,是新三峽旅游格局中的"三峽生態明珠,巫巴文化故鄉"。到巫溪,可以感受最原始的異質文化,追尋最親近的純凈自然;來巫溪,可以體味原生原態原始風情,觸摸靈山靈水靈巫文化。巫溪是大三峽區域及渝、陜、鄂邊區旅游觀光、度假休閑、生態旅游、文化尋根、科考探險的最佳目的地。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素有“峽郡桃源”美譽;水能資源蘊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礦產資源相對富集;生物資源優勢明顯,中藥材量大質優,農副特產品綠色無污染。黨參、藥花蜜、淀粉、老臘肉、干果、高山返季節蔬菜、鹿茸等產品是理想的綠色食品。
氣候概況
地處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植物生長
投訴電話
巫溪縣旅游投訴電話:023-51522062
重慶旅游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趙家壩概況
明珠廣場主體工程封頂,廣場基本完工;完成管網入地工程,并完成小區“通水、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四通工程;兩岸河堤安裝欄桿、下河梯道建設、主干道人行道磚鋪設、基本綠化完成;以“集五千年山水靈氣,建新世紀濱河畫廊”為底蘊,實施濱河風貌設計規劃,完成三號公路橋梁建設并按一橋一景的基本定位裝飾6座橋梁、建設河堤點式小品裝飾建筑及雕塑工程;南濱路全部硬化完畢,已建成區支干道全部硬化完畢;完成先濱路景觀建設;完成趙家壩燈光球場建設;基本完成濱河在建小區建設;啟動趙家壩前進橋頭公交車站建設,并在南北濱河兩岸建公交車招呼站4個;啟動橡膠壩建設;啟動太平景觀廣場建設;啟動燈飾、廣告工程。
關鍵字: 巫溪 旅游概況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