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旅游概況
彭水縣概況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位于重慶直轄市東南部,處武陵山區,居烏江下游。北接湖北,南連貴州。全縣轄10鎮29鄉,共274個村、26個居委,1785個村民小組、184個居民小組。2001年底,全縣有17.55萬戶、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70萬人,縣城居民4.95萬人;社會從業人口39萬人,其中:第一產業32.9萬人,第二產業2.1萬人,第三產業4萬人。
境內居住著苗、土家、蒙古、回、仡佬、侗、藏、彝、哈尼、壯、滿11個少數民族,2001年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萬余人,土家族9萬余人。各民族同心協力,發展經濟,為家鄉發展奮戰不息。
彭水環境優越,資源豐富,人杰地靈。全縣現有耕地9.20萬公頃,水域0.44萬公頃,草地3.12萬公頃,林業用地18.8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7.3%,活立木蓄積量達242萬立方米以上。有終年不斷流、集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條,流長359.70公里。全縣水資源總量481.4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豐富,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76.43萬千瓦,技術可開發的水能資源214.6萬千瓦。有野生動物103種,魚類69種,飼養畜禽品種13個。有煤、螢石、重晶石、大理石、高鈣石灰石、鹽、鐵、鉀、銅及部分稀有金屬等礦產,其中煤總儲量2.60億噸。
旅游概況
彭水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屬旅游資源富集縣。資源單體達798個,囊括了旅游資源的六大類型,從基本類型分布上看,彭水縣達43種,且一部分具有較高品味。譬如“烏江畫廊”及神龍谷的險、秀、雄、奇;芙蓉江、珠子溪的幽、靜、古、稀;茂云山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景;龍門峽的動人傳說;苗族民風民俗及眾多人文景觀等。
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留下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供觀賞研究者達80余處,且多集中在漢葭、郁山兩鎮;青山綠水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造就了門類齊全的自然景觀,其風景名勝多集中在烏江、郁江和芙蓉江兩岸。山水風光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輝,極具開發價值。
氣候概況
彭水屬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1104.20毫米,年均蒸發量950.40毫米,年均氣壓978.60百帕毫巴,無霜期311天。總的氣候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霧多,春來較早多夜雨,夏季炎熱多伏旱,秋季涼爽多綿雨,冬無嚴寒少霜雪。無霜期長,具有典型的季風氣候特征。早春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常有局部大風、冰雹;初夏常有連陰雨;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秋季多綿雨;冬季少雪無嚴寒,日平均氣溫都在0℃以上。彭水氣候的另一特點是,立體差異大: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氣溫便遞減0.46-0.55℃;年積溫約下降200℃左右。年無霜期由沿江河谷的312天,遞減到中山區的235天。年日照時數,低中山區受山脊和云霧阻擋,要比平壩約少四分之一。
投訴電話
彭水縣旅游投訴電話:023-78843685
重慶旅游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古鎮概況
彎彎古鹽道,靜靜石板街。置縣兩千年,建鎮七百載。物華天寶,鹽丹譜就輝煌史;人杰地靈,山谷吟出不朽篇。三江匯聚,聞夕陽牧笛,稻香兩岸;四面交通,有小橋流水,物散八方。龍舟泛波,萬人齊聲起巨浪;獅舞騰巷,千盞宮燈不夜天。古井舊宅,秦磚漢瓦溢俊彩;老巷陳街,故釀新烹飄奇香。巴渝有古鎮,鳳凰棲郁山。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郁山鎮,《黔之驢》的故事發生地。位于渝東南與湖南、貴州接壤處,面積149.6平方公里,人口4.2萬人,其中城鎮居民1.2人。
深厚的文化底蘊:郁山因鹽興鎮,5千年余年的鹽業開發史,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郁山文化。“從煮鹽、采丹、聚集人口,開發地方產業,到疏通水道運輸,便是郁山地區文化的特點”(任乃強《四川上古史新探》)。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當地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出了具有濃郁在方特色的區域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溶合、提煉,已深深地固化在以郁山為中心的廣泛區域內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衍生出了鹽丹文化、城鎮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一系列文化種類。
作為一座歷史古鎮,在長期作為區域行政、經濟中心的特殊氛圍中,在歷代文人墨客(宋代黃庭堅受貶居郁山)和開明政務(民國時期賀龍駐軍郁山)的推動下,郁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鎮文化。在說唱藝術方面,產生了川戲坐唱(當地稱“圍鼓”)和大院說書(當地稱“說懷書”)等新的藝術形式;在文學藝術方面,由于黃庭堅曾謫居于此,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他在郁山(當時稱黔州)所寫《竹枝詞》中那“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名句,尤為眾所樂誦。而唐朝文學大師柳宗元根據黔州的趣聞所作《黔之驢》,更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在大師的熏染下,當地崇尚文學之風尤甚,歷代著書立說者甚眾,解放后,當地文學、書法、美術、攝影等藝術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級比賽中獲獎,孕育了不少文學、書法藝術家;在群眾性體育活動方面,更是產生了以端午龍舟競渡(曾被授予省、地級龍舟之鄉的稱號)、元宵花燈獅舞為代表的群眾參與性極強的體育項目,同時各社區紛紛成立腰鼓隊、龍獅舞隊,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高漲,成為當地有名的體育大鎮,文化大鎮。
交通:郁山鎮地處彭水縣東北角、與黔江區和石柱縣毗鄰距彭水縣城有47公里,國道319線和郁山河穿城而過,新渝懷鐵路和二級公路貫通全境,交通方便。優美的自然風光:自古以來,郁山這方水土便養育了一方熱愛自然,崇尚自然的郁山人民,形成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純樸民風,鄉村到處呈現出一派悠然恬靜,夕陽牧笛,鳥語炊煙的田園風光,城鎮則展現出一派古榕依樓,小橋流水,童叟泳歸的小鎮風情。同時,郁山境內的三條各具特色的河流,更是形成了青山、秀水、奇洞、怪石于一體的郁山風光帶,成為千里烏江畫廊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關鍵字: 彭水 旅游概況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