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夜話
西安,中國著名的六朝古都之一。對于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而言,西安曾有過無與倫比的貢獻。唐時即定都于此,稱為長安。絲綢之路以此為起點,向西延伸。由于絲綢之路的開辟,長安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商貿往來、文化交流盛極一時。盛唐時期,長安人口達到100萬之巨,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在長安街頭每日走動的每100人當中,就有超過10名來自異域他鄉的外國人,絲綢之路對唐朝政治經濟的推動,由此可見一斑。時至今日,西安以西部經濟、文化重鎮的身份,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西安的現在與過去絲綢之路的開辟依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自然成為這次"龍騰天下--東風雪鐵龍夢想之旅"的活動重點,"夢想之旅"車隊將從這里始發,重走絲綢之路。
從兵馬俑回到市里,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在參加完東風雪鐵龍特地為車隊成員--新華社的李安定老師舉辦的生日慶祝宴會后,車隊集體返回了駐地。大多數隊員都準備休息了。東風雪鐵龍的職員還在開會磋商下一步的活動細節。一天的行程沒有讓我感覺有太多疲倦,相反的,白天所看到的一切讓我對西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家的貪睡貓早年在西安度過了幾年大學時光。多年之后,她依然對西安濃郁的古都特色有著深深的懷念,早在出發之前,貓貓就向我強烈地推薦了西安著名的小吃和夜市。并且囑咐我去了之后一定要去看看,還要拍些照片給她,以緩解她的思念之苦。我曾經多次路過西安,卻從來沒有機會停下來好好感受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韻味,單是從網絡和書籍的了解的確已經不能滿足我解讀西安的愿望。盡管窗外還在淅淅瀝瀝下著小雨,我還是決定出去走走,看看貓貓念叨的鼓樓夜市,了卻我們彼此的心愿。
夜有些深了,也許因為下雨的原因,路上的行人非常稀少,繞過兩座古老的城樓,車很快在一座小城門前停下來,司機一抬手:"到了,就是這里了。"我從城門里走進去,門道很長,讓熟悉故宮的我有些許的詫異,門道光線比較暗,兩邊有不少地攤,幾個包著白頭巾的回族婦女偶爾環顧四周,等待主顧的光臨,賣的東西很豐富,有手工編織的草拖鞋,有各式廉價的玉器,還有飄著淡淡白煙的燒烤架。與成都夜市里的攤販不同,這里顯得非常安靜,他們只是在主顧上前的時候才輕聲的招呼。如同西安平靜的古城一樣,一派安詳,偶爾經過的摩托車才能打破這里的寧靜。
走出長長的門道,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一下子變得喧鬧起來,著名的回民夜市就在眼前這條古舊的街道上。路不寬,兩輛轎車相交而過都稍稍覺得有些擠,大塊的石磚整齊的鋪在路面,消失在遠遠的暮色中。行人的道路上也是青石鋪面,兩旁多是冒著騰騰霧氣的爐灶和燒烤臺。不少店鋪還在古式的房屋里張羅著招呼客人。出租車是最多的,一輛接一輛,接送著來夜市消費的客人。夜市不很長,10多分鐘就能走到另一端路口,沿街有很多的老字號小店,以燒烤、羊肉泡饃、粉蒸肉、湯包及其它清真食品為小吃的主要代表,以皮影、兵馬俑、草編等手工藝品為飾品的主要代表,在這條懷舊氣息濃郁的小街上,也開始出現了像便利店、時尚飾品店之類的現代生活元素,有些突兀,倒還可以接受。
就像很多城市的步行街一樣,夜市里也有很多10來歲的賣花小姑娘來回走動,而且外語水平還不差哦,我就看見幾個小孩圍著一對歐洲游客用英語大聲喊叫著,推銷自己手中的鮮花。看來很多"流行趨勢"上,內地和沿海都是同步的。
街的盡頭有一家清真肉丸胡辣湯,這是貓貓特別推薦的地方。去的晚了些,店門已經關了,旁邊的粉蒸肉還開著。要了一份,我和同行的3位隊友一起品嘗,西安的粉蒸肉和四川的做法不大相同,是用面粉和牛肉一起拌勻,只用大料、鹽、花椒作為調味料,隔水蒸出來。吃起來有種濃烈的香料味道,味道還算不錯,只是很干,滿口的水分一下就被吸收得干干凈凈,一點濕潤也不能留下。也沒有諸如羊肉湯之類的東西可以佐餐,所以吃起來會比較費勁。問過老板,才知道用瓷壺里的茶解燥效果會很好,果然,一杯茶水過后,自然泛起一絲余香和滋爽,人家管粉蒸肉叫名小吃,還是有根據的哦!西安的燒烤很便宜,一根很細的鋼絲穿著三四塊羊肉,紅白相見,很是誘人,價格也便宜得要命,2毛錢一串,算帳的方法和成都的串串香也很像,吃完之后數簽子的根數,然后乘上單價就知道了。據老板說,單這種烤串,他這家店一般情況每天就能賣出超過兩萬串!只是我還是不太習慣西安燒烤時刷的那層辣醬,為此還特地作了一下對照,一組烤串按照西安的做法刷醬加其它調料烤制,另一組只放其它調料,不刷醬。最后當我掃光這堆烤串的時候,終于心滿意足下了定論--不刷醬的味道最正點!知名的小吃真還有不少,比如臘牛羊肉、何家鹵汁涼粉、灌湯包子、麥仁稀飯、砂鍋、柿子餅、炒涼粉、釀皮、涮牛肚、肉夾饃等等。其中光肉夾饃就有好幾種做法:青紅椒炒肉夾饃、烤肉夾饃、臘肉夾饃、鹵肉夾饃等,饃也有大大小小好幾種。唯一覺得麻煩的就是羊肉泡饃的作法,先把死面餅烙到7成熟,然后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再從中間掰開,再把掰開的部分用手一點點撕成黃豆大小,然后再加湯煮加輔料。沒等一個饃掰完,我就覺得大拇指已經酸了,再看看碗里掰好的小塊,哪里是什么"黃豆"啊,從"綠豆"到"云豆",樣樣都有,得了,這活一般人還真是干不了。
一家工藝品店里的好玩意兒不少,居然在里面看到一排制作比較精細的"原創"樂器--"塤"。這個像鵝蛋一樣的東東共有九個孔,一個是吹口,另8個是調口,通過8個指頭的按放配合來控制音調。據說這種樂器最早出土于西安半坡遺址,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吹奏的時候音色和音調古雅深沉、如泣如訴。滿墻的皮影也以獨有的表現方式和精致的做工向人們展示著漢中文化的誘惑。老板娘很直爽,見我喜歡"塤"就直接給了一個"收攤價",8元錢。另外還送了一份簡單的樂譜。臨走時還不忘告誡一句:"到西安了,看好自己的包啊,這兩天都有7個老外報案了……"夜更深了,雨還在下,著實去得太晚,夜市中大部分的店面其實已經休息。所以我并沒有機會得以更走近這條百年老街。然而收獲已然豐盛:一頓西安美食、一次熱情的招待、一件精美的樂器、一份陌生人的關照……
關鍵字: 六朝古都 兵馬俑 文化韻味 鼓樓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