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風霜秦磚漢瓦
西安城墻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東流去的是歷史,留下來的也是歷史,不過,多了一層雋永的懷念。
作為古城西安,名城西安,四朝古都,(尤其曾經是是盛唐的都城),大家知道得很多,也許不用我來介紹什么了。無論作為他的地理位置還是歷史位置,都處于中國的中心。
她給我的第一印象:
她還是古城
古舊的車站,古老的城墻,古老的門樓,古樸的民風。城市,古老而不破敗,但是也缺乏現代化城市的豪華氣勢。火車站廣場不算太小,但是交通極度混亂,車輛根本沒人管,橫沖直闖。我在這里幾天,沒有見過一個交警。
作為一個以歷史出名的旅游城市,自有她的獨特韻味和難免的共同的弊病。旅館和旅游車輛比比皆是,對旅客來說十分方便。旅館一般在80-100元一個標準間,已經相當不錯了,便宜的還可以找到。旅游專車在車站和附近都有,介紹住宿和旅游的人滿街都是,而且他們的敬業精神十分令人佩服,似乎什么問題都能替你解決,不把你的生意做到手誓不罷休似的,很有點死纏爛打的味道。開始我們也很擔心上當,后來見多了,也覺得他們也是確確實實在做生意而不是象有些地方那樣騙人,而且,他費了很大勁,而你堅決不做他的生意,他也決不會表露出反感,有時反而主動給你指點出主意。使人覺得民風還是古樸的。顯示出一個成熟的旅游城市的風貌。
鐘樓夜景
西安本身旅游點就很多,這點倒是查查網絡就行,我不多說。必去的大概是大雁塔、鐘、鼓樓看看就行,城墻也應該上去看看。因為到西安的人大多不是看重西安本身,而是作為旅游的中轉站。西安的旅游分東、西、北三線。東線為必去之地,臨潼、秦陵、兵馬俑在那里,再往東是華山。我的體會是萬不得已不參加一日游,因為交通方便得很,自己坐車去可以自己掌握時間,這對于需要慢慢欣賞和了解的歷史景觀很重要。一日游在一處只停上個30分鐘或稍長,白白浪費幾十元的門票費,一到時間你就要戀戀不舍地往回跑,不然,導游就會罰你唱歌。但是,到了購物和吃飯的地方,倒是時間充裕,沒人催了。所以我參加了一次“東線一日游”后,再也不干了。
還有,東線一日游不會包括驪山的門票,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不要花那30元錢進去,因為那是一個很大的景區,可以玩賞一天的。纜車也不要坐,因為上去后還是要花30元的門票才有地方去,否則你就乖乖呆在纜車站里吧。
我總的感覺,西安是個歷史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的地方,一定要有充足的時間去觀賞,否則,走馬觀花,”到此一游”式的旅游太可惜了。以我看,至少可以玩賞7天甚至更多。
西安感懷
我實在做不到旅游光看景而不聯想起歷史文化的,歷史就象一個淳淳善誘和老師,總在向我們訴說著什么,尤其象西安這種隨手撿起一片瓦都可以講出一段歷史故事的地方。
秦始皇兵馬俑
14米高的城墻和巍峨壯觀的城樓,在向我們訴說著昔日京城的繁盛,那門樓曾經目睹過多少“萬邦來朝”的盛典,那黃塵古道曾經留下多少“遣唐史”密密的腳印。
我們驚嘆兵馬俑的壯觀威嚴,那象征著秦始皇征服天下,縱橫四海的磅礴氣勢;但是講解員說那只是占整個秦陵的萬份之三點五,于是我們更驚嘆那有兩個半澳門大的秦陵,似乎那才是中華民族的浩瀚氣勢的象征;我們贊嘆精巧絕倫的銅車馬,他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奇跡:它的薄如紙片的銅傘蓋,至今也無法鑄造出來。(這我略有通曉,太薄的鑄件在鑄造后因為內部應力會開裂,越薄越難鑄)。而馬脖子上的那條精美的項鏈,它的鉸接方式復雜得令人不可思議,現代的戴在人身上的項鏈根本無法與之相比。馬車上的銅繐子是用細如毫發的銅絲做的,不知道那銅絲又是怎樣做出來的。我們民族的金屬加工工藝令人嘆為觀止。
可是,我聽完后,不知道是自豪還是愧疚,因為我想起了我們民族后來的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不由得想起了魯迅筆下一個著名人物的一句很令人掃興的“名言”:“我家先前比你們闊多了。”
幸虧我們已經不是活在僅僅對往事的緬懷之中,而是在踏踏實實在做著“光復舊物,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宏偉大業。祖先有靈,定當含笑于九泉了。
關鍵字: 兵馬俑 民族之林 秦磚漢瓦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