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3
郭守敬為了很好地測量天象,編制歷法,先后創制了多種計時器——漏壺。郭守敬十五、六歲時,得到了“蓮花漏”圖,模仿“蓮花漏”圖,試做成了一套正規的計時器,命名為郭氏“寶山漏”。“寶山漏”主要組成部件有:上匱、下匱、上渴鳥、下渴鳥、受水壺、退水壺和減水盎等。“寶山漏”是當時比較理想的計時器,鑄成后,被調至燕京,安放于靈臺,做為天文臺標準計時器。郭守敬在主持大地觀測和《授時歷》編纂遷程中,就是使用“寶山漏”計時的。郭守敬晚年又創制了“柜香漏”、“靈臺水運渾天漏”、“屏風香漏”、“大明殿七寶燈漏”等計時器。其中“靈臺水運渾天漏”既是觀測天象的儀表,又是一個計時器,它的計時器裝置是在水運渾天儀上裝有兩個木人,它們在水渾天儀轉動的時候,自動按刻、按時各自擊鼓敲鐘,報到時刻。“大時殿七寶燈漏”是我國第一個從天文儀器中獨立出來的,以水為動力,自動報時的機械鐘。它通高一丈七尺,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附件,有曲梁、中梁構成,主要是測量儀器水平而設置的,其下部是主體,有上、有下四層組成,“....上環有四神,旋當是月參辰之所在,左轉日一周,次為龍、虎、鳥、龜之象,各居其方,依刻跳躍,繞鳴以應于內。又吹周分百刻,上列十二神,各執其牌,至其時,四門通報。又一個當門內,常以手指其刻數。下四隔:鐘、鼓、鉦、鐃各一個,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初正皆如此。”可見郭守敬在“大明殿七寶燈漏”的設計上,改變了傳統的儀器水平裝置,根據中梁上二龍之首的仰俯“察準水之均調”、“審平水之緩急”,來保證儀器的安裝處于水平狀態。在報時裝置上除了“和宋代天文儀器表示時刻的方法相似以外,另加了兩個特點:一是已具有初步自動表示工作情況的裝置;二是已裝有能按時自動踴躍的動物模型,和后來自十七世紀的鐘有些相似。”此外,郭守敬在“大明殿七寶燈漏”鑄成時起名“七寶燈漏”,后因安放于大明殿內,供朝廷使用,才更名為“大明殿七寶燈漏”。它作為元朝最高統治者的報時種子,說明其制作水平最高,功能最好,在我國計時科學上提高了一個新水平,就是在世界鐘表制造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字: 寶山 河南 測量 蓮花 計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