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故里
在我國,提起《西游記》里的唐僧,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據有關資料載,玄奘出身于名門望族,官宦家庭。高祖陳諶,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陳欣,北魏上黨太守、征東將軍。爵封南陽郡開國公;祖父陳康,以學優出仕北齊,歷任國子博士、國子司業,又任禮部侍郎,食邑河南,以后定居緱氏。 玄奘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省偃師市堠氏鎮鳳凰谷東的陳河村。據說他出生的時候(公元600年),他家南面的鳳凰臺上百鳥聚集。鳳首嗚叫三聲后,他平安地降生了。他13歲時跟隨二哥到洛陽凈土寺出家。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他遠游印度,精心鉆研佛教經典。17年后,他回到了長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書譯經。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記》、《會宗論》、《制惡見論》等,翻譯印度佛經75部,共1335卷,為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玄奘故里,到處都遍布著他的圣跡。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當地人很少用法號稱呼他,通常都稱他為唐僧。走入偃師境內,求人問路若問唐僧的老家,要比問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們習慣這樣稱呼,因為這樣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現出家鄉人的特殊感情。玄奘故居坐落在陳河村的中間,遠遠望去,一組具有隋唐風格的建筑群別致優雅。白墻灰瓦在陽光的映照下端莊秀麗,潔白的漢白玉過街門樓和殿前回廊清新潔凈。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玄奘故里的標志碑矗立在故居門前,瀟灑勁秀的碑文為古樸的故居增色添彩。穿過門樓,是一座古香古色的院落。后堂慈恩堂金碧輝煌,斗拱飛檐,耀眼奪目。它是玄奘祖父的會客廳,玄奘的父親也曾在這里研修古文,談經論儒。東廂房是陳家管家居住的地方。西廂房是玄奘大哥大嫂的書房和臥室。院落中的每間屋子都陳列著玄奘的文物、書籍和他到天竺取經的連環壁畫。置身于其間,細細觀賞玄類的著作和文物,無不為他往返50000公里,歷盡艱險、百折不回的事跡所感動。在東廂房里,懸掛著一幅從石碑上臨下來的玄奘取經圖,圖上的玄奘慈眉善目,雙眼平視,呈現出樂觀向前、無所畏懼的神態。他身背藏經簍,竹簍的每一格里,都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一卷卷經書。藏經簍高過玄奘的頭頂有一尺左右,上覆一頂竹笠,竹笠的一端系有一盞油燈,油燈直直地懸在玄奘面前。就是靠了這盞油燈,玄奘才夜以繼日地走過了110個國家。這幅圖再現了玄奘西行奮斗17載的形象,使人在參觀故居時,對這位唐代高僧更加熱愛和敬慕。據史料記載,公元664年2月12日,唐玄奘在玉華寺圓寂后,唐高宗十分悲痛,對唐玄奘安葬多次降旨,玄奘的門徒遵照旨意和遺命先安置在大慈恩寺經譯堂內,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長安僧俗紛紛赴來吊唁。4月15日,高宗下旨意將玄奘葬于產河之東的白鹿塬上。后因玄奘葬所離長安太近,高宗及滿朝文武容易見到時生悲痛之情,公元669年4月8日,高宗命改葬玄奘法師于樊川北原(今西安市長安區興教寺)。
關鍵字: 會客廳 增色添彩 慈恩寺 慈眉善目 百折不回 金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