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穴寺
風穴寺,位于臨汝縣城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峰巒秀拔,蒼柏疊翠,清泉側流,風景如畫;寶塔高聳,殿閣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樸,具有江南園林風格。風穴寺始建于北魏,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風穴山口,兩山夾道,萬木蔥蘢,流水潺潺。迤儷北行3華里,方能發現寺院,確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處的詩情畫意。風穴寺始建于北魏,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風穴寺,位于汝州市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峰巒秀拔,蒼柏疊翠,清泉側流,風景如畫;寶塔高聳,殿閣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樸,具有江南園林風格。風穴山口,兩山夾道,萬木蔥籠,流水潺潺。迤邐北行3華里,方能發現寺院,確有“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的詩情畫意。寺院群山環抱,北有紫霄峰,側有紫云峰、紗帽峰、香爐峰、石榴嘴峰等9條山脈逶迤相連,朝向寺院,有“九龍朝風穴,連臺建古剎之譽。寺內殿、閣、樓、臺140余間,依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多變多姿,集中秀麗。內有七祖塔,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高24.16米,為方形九層密檐式磚塔,塔身外輪廓呈拋物線,是全國迄今保存完好的6座唐塔之一。懸鐘閣,建于宋,內懸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鐘,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中佛殿,為典型的金代建筑,建于15米高的磚臺上,飛檐挑角,似展翅欲飛,為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建筑。毗盧殿,建于明成化的間,是一座琉璃殿,殿中一尊漢白玉石佛,為明永樂七年住地開封的周王所獻。另有觀音閣、三官殿、漣漪亭、接圣橋等明清建筑,設計精巧,工藝上乘,造型玲瓏,美觀大方。寺內碑碣林立,上自五代時后漢乾
關鍵字: 三官殿 漢白玉 河南省 而得名 詩情畫意 風景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