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風海韻的獨特魅力
知足、質樸、溫和,海南人的性格特點在我二十多年的成長中無聲無息地浸染了我的靈魂,乃至音樂創作。慵懶的音符是海南人舒緩的生活節奏,平靜的曲調是海南人對安逸生活的滿足。
云淡風輕的聲線是海南人的淡泊名利,海南人不追求物質上的奢華,不奢望浮華的名與利,他們知足地守著這個美麗的小島,祖祖輩輩踏實地生活著,而海島也用它的富饒美麗回報著島民。
黎苗文化無疑是最具特色的海南風情。黎苗族以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于世,心靈手巧的黎苗姑娘們用挑花、手工扎染、刺繡等精工細活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織繡藝術品。
黎苗姑娘各個能歌善舞,竹竿舞跳出了黎苗的風情萬種。黎族的“放寮”、“三月三”、苗寨的“五色飯”和“捏耳朵”,別具風格的民間節慶活動也使得海南島的社會風貌更顯多姿多彩。
從大家熟知的竹排舞到絢麗的織錦工藝,從特色民族服裝和飲食到民俗節慶,黎苗風情絕對是游客了解民俗文化的最佳途徑。黎苗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歌舞劇耐人尋味。
在創作《歡樂海南》這首歌時,我特意回到家鄉的黎村苗寨里去跟當地人學習民間音樂,在那次接觸中我驚喜地發現了過去二十多年里未曾留意過的豐富的黎苗民間音樂。
黎族民間樂曲有宗教儀式曲、賀喜曲、娛樂和口技曲、生活勞動曲等多種,黎族樂器如鼻簫、口弓、哩咧之類也是海南獨特的音樂財富。黎苗民歌從她的調式、調性、旋律及唱法等方面表現其獨特的風格韻味,各種民間小調旋律輕快優美,內容豐富。
有柔婉纏綿的青年男女情歌調式,有高亢有力的勞動歌曲,有溫柔寧靜的搖籃曲調,亦有活潑明快的節慶小調,逢年過節,男女青年便會聚在山上賽歌傳情,熱鬧非凡。
黎苗族的民間音樂一代代傳承下來,時至今日,民間音樂已然成了海南獨具特色的一座文化寶藏,海南的民俗文化還有著廣闊的空間等待我們去挖掘去認識。
幾個月的學習下來,海南獨特的民間音樂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最后我在《歡樂海南》這首歌里特意加入了儋州調聲的元素,儋州小調是一種以儋州方言演唱的漢族民間歌曲,以表達幸福生活為主要內容,被譽為“南國樂壇的奇葩”。
這種山歌只在海南儋州一地流傳,節奏明快,旋律優美。希望大家能從我的音樂里聽出海南的味道,更希望每一個來到我家鄉的游客,都能不僅僅愛上海南島的自然風光,還要愛上海南的音樂,愛上海南的民間文化。
和煦的陽光、湛藍的海水、柔和的沙灘,還有那一張張樸實的笑臉,此刻我坐在暖氣十足的北京家中回憶起數次三亞旅行,仍覺有股海風拂面而來。
前年的黃金十月,我暫時放下了工作飛往三亞休假。走出三亞鳳凰機場,夕陽的余暉暖暖地照在身上,暑氣隨著夕陽西下,被陣陣清風吹向大海的盡頭。“雖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更有三亞墜夕陽”。
三亞的夕陽是熱烈而純凈的,隔幾分鐘就變換一種顏色,令人不禁稱奇。第二天下起了小雨,雨中的三亞褪去了往日的燥熱,變得晶瑩剔透,充滿了活力,一花一草都洋溢著清新的感覺。
海水也并不是印象中的湛清碧藍,而是一種帶著平靜的灰色。在海風和雨水的滋潤下,人也變得神清氣爽起來。對比幾次的海南三亞行,可以明顯地察覺到三亞這些年的變化。
記得我第一次去三亞旅行,風光雖然無可挑剔,但城市建設還有待改進。而最近一次旅行令我驚奇地發現其初露國際化都市的范兒了,大都市的繁華盡收眼底,景色讓人流連忘返,良好的服務配置和城市文化更讓人稱道。
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三亞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城市形象,試圖從旅游到度假再到生活方式,一步步改變人們的生活觀念。今后的游客不再會僅僅滿足于拍照留影,而是更注重城市的文化內涵。
每一次去三亞,入住的酒店總是給我不一樣的驚喜,得天獨厚的濱海風光自然不在話下,配套的服務設施也是應有盡有。面朝湛藍無垠的大海,吹著海風聽著海浪,來一場放松身心的spa,或是在酒店的私家沙灘上盡情玩耍,在酒店的陽臺上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欣賞廣闊的海景,著實是一種美妙的享受。
隨著各種活動的舉辦,三亞的文化軟實力也在慢慢提升,這也是真正實現國際化大都市的必備條件。作為海南的城市名片,三亞正在逐漸從旅游文化型城市向文化旅游型城市轉變,內容不再單一。
特別是在2008年,隨著“最美國事活動”與“北京奧運圣火三亞最美傳遞”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在三亞的成功舉辦,三亞借助北京奧運火炬內地首傳活動這個平臺,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初具規模的國際性熱帶濱海旅游城市的形象,“美麗三亞、浪漫天涯”的美名傳遍海內外。
三亞已經可以說是中國對外的一個文化窗口,讓全世界關注三亞關注中國,海南獲批“國際旅游島”就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明。總之,海南是延續著中國特色而敞開自己迎向世界的。
作為一個美食愛好者,我在海南可謂是“快樂似神仙”,各種美味輪番刺激著我的味蕾。港門粉、海南粉、竹筒飯、海南雞飯、椰子八寶飯和東山羊都是最吸引我的海南風味,甚至于現在回想起來仍垂涎三尺。
港門粉據說是最地道的三亞小吃,它的薄軟和豬肉粒的香脆相得益彰,再加上魚餅、粉湯的海味,想不饞嘴都難。海南粉比馳名的桂林米粉和云南過橋米線還要細,多味濃香,柔潤爽滑。
椰子八寶飯又稱椰子船,里面有蓮子、百合、紅棗、冬瓜糖、花生仁、豆沙等八種食材,我常常買來做下午茶時間的甜點。海南雞飯是我回到北京后仍經常在餐廳里點的海南菜,但或許是因為脫離了海南當地的環境,在北京無論怎么吃都體會不到彼時的美味了。
海南菜雖然未像粵菜、川菜、湘菜那樣推廣,但海南的飲食文化卻也是非常有特色。海南人養家禽常常把家禽放出去“走動走動”,所以海南本地人家養出來的家禽一般都瘦且結實,肉質飽滿。
著名的文昌雞、東山羊、加積鴨、和樂蟹這“海南四大名菜”均以肉質的鮮美嫩滑著稱,其中文昌雞是“四大名菜”之首,在海南本土島民的生活里,不管是宴席、便餐、待客還是家常菜,文昌雞都是傳統經典菜肴。
地處熱帶,海南島的熱帶水果格外豐富。眾所周知的椰子、芒果、蘿卜、楊桃、番石榴等都是海南的特色。由于海南的熱帶氣候,天干物燥,人容易上火,所以涼茶在這里非常普遍。
個人最推崇的一種清涼甜品叫作“清補涼”, 它由紅豆、綠豆、薏米、椰子肉、西瓜粒、涼粉等多種配料炮制而成,冰涼可口。炎熱的夏季,太陽落山后,一家家清補涼攤子隨處可見。
椰子樹下,大人們到攤子前要一碗清補涼,坐下來聊聊家常,小孩兒拿著一角一角的零錢買一碗開開心心地回家去,清補涼已經成了海南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海南的美食說一天也說不盡,美食達人們不妨親自前往體驗,相信味覺不會欺騙你。若有從海南來北京的朋友,麻煩幫我捎一份椰子八寶飯!與國外一些度假海島相比,海南島是個不折不扣的玩樂天堂。
有些島嶼或許只能提供純休閑的酒店享受或者海灘娛樂,但海南的玩樂項目卻是足以豐富到令人眼花繚亂,不知該先玩哪一個才好。農家樂、高爾夫、商場購物、海濱娛樂、各種水上運動……在海南,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玩不到的。
各具特色的農家樂是探尋海南民俗的最佳去處。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海南的農家有著城里所沒有的獨特快樂。綠樹環繞瓜果飄香,房前椰樹屋后檳榔,處處充滿著特有的熱帶農家氣息。
熱情好客的海南人會準備好最好的農家美食來招待大家。在空氣清新的農家,你可以上山摘果子、坐在池塘邊綠蔭下悠閑垂釣、與朋友打牌娛樂,即使什么都不做,光靜坐在竹林里吹涼風,也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
在旅行中,我常常因為購物停下腳步。比較起我多年前第一次去海南,與最近一次海南行,海南日臻顯露出國際化購物中心的潛力來。三亞市內的大型shopping mall里出現了國際一線大牌的身影,免稅店的落戶也吸引了國外游客的光臨。
聽說去年三亞建成市內免稅店的消息,我興奮了好一陣子。作為一個愛buy愛美的購物狂,我過去常常因為要買一件奢侈品遠赴歐洲或者香港,成本非常高,而三亞的免稅店如果對國內游客開放了,就意味著今后不僅能在三亞的免稅店買到眾多一線奢侈品,還能在海南度假休閑,可謂兩全其美。
希望海南的購物環境可以建設得集中一些,讓游客可以享受到一站式血拼的樂趣。也許有朝一日,內地的游客們可以不用再遠赴香港或歐洲掃貨,不出國門也能享受到豪購的樂趣。
關鍵字: 云淡風輕 性格 椰風海韻 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