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里藏著古老的天文臺
從中山大學正門向南走500米,在路的西邊有一個郁郁蔥蔥、名叫“漱珠崗”的小山,緊閉的大門上寫著:“廣州道教純陽觀”。我轉到一處牌坊前,見里面仙樂飄飄、余煙裊裊,香客們不顧烈日、紛至沓來。我瞥瞥里面的建筑,還算高大宏偉,于是就想進去看一看。 沿著小山的石階而上,第一個建筑就是很古老的純陽殿,門額上刻著三個很有風骨的篆書:“純陽觀”。從這里左轉,見到一片宮殿群,看樣子是后來建的。在上山的要道中間,矗立著一座塑像,底座的大理石牌上的介紹與眾不同:“天文學家純陽觀開山祖師李明徹真人行年大事記”。天文學家曾是這里的掌門?我很納悶,就繼續往下看。原來是1825年,他曾在此觀察過天象。后來查閱資料,我才知道歷史上的李明徹博學多才,知古通今,兼習中外,曾助兩廣總督阮元完成《廣東通志》中的《輿地略》,充分運用天文、地理、測量等科學知識,繪制了廣東各縣的地圖,后來撰寫成《寰天圖說》,為當時天文學的代表作。純陽觀只是他的一個遺產之一,在這個平臺上,他吸引了許多畫家前來創作,奠定了嶺南畫派在中國美術界的地位。 我感興趣的是天文臺。李明徹在編纂《廣東通志·輿地略》時利用朝斗臺作為觀測氣象和星辰變化的觀象臺。由于它建在山崗的最高處,登臺遠眺,云山珠水、穗城風物盡收眼底。據了解,朝斗臺是廣東省最早建立的天文臺,比香港的皇家天文臺建立還早幾十年。純陽寶殿前的廣場上人頭攢動,香火很旺,空氣中夾雜著蠟燭的油味,讓人窒息。在這些氣派的宮殿之中,難覓天文臺的影子。我上到最高處,順著主殿右側的林子向里走,終于發現了一處方形的高臺,上書“朝斗臺”。朝斗臺朱門虛掩,門口不遠處坐著一位年輕的道士,在解答香客所抽的簽。趁著他不忙的時候,我詢問有關天文臺的事情。他說里面是空的,沒東西可看。看著他忙碌的樣子,我也不便多打擾,就此謝過。想起登山時,人們路過李明徹塑像前都沒有彎腰看底座的介紹。我以為他們都知道真人的來歷了呢,看來,大部分人來這里并不是沖著天文臺而來。 不想那么多了。我來到清幽的道觀后面,登上了那座朝斗臺。沿途的巖石非常奇怪,就是沒有紋路。原來,漱珠崗并非一個簡單的山崗,它是上古時代留下來的死火山口,當時火山爆發時堆積的火山碎屑巖,夾雜著凝灰巖一起堆積成今天的漱珠崗。朝斗臺是一座四方形的碉樓式建筑,與純陽觀同時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全部用青灰色石塊構筑建成。朝斗臺位于漱珠崗的最高處,臺高8米,樓頂是一個10多平方米的平臺,有石梯直達,四周有石欄。可惜的是,這座朝斗臺,目前也只剩下一個空殼子,沒有什么實質的內容了。在高臺上遠望,周圍只有廣廈和街市,在這里清靜了一會兒,我下了山,重新走進那忙碌的人群。終日奔波,稍作歇息,養足精神再重返那辛苦的節奏之中,這種輪回大概就是我輩的生活方式吧。01、純陽殿:02,03、李明徹塑像:04、塑像底座的碑文:05、純陽寶殿:06、右為鐘樓:07、左為鼓樓:08、慈航殿:09、信眾:10-14、香火:15,16、純陽寶殿及其右側:17-19、朝斗臺:20、仰視朝斗臺:21、漱珠崗的巖石:22-24、石刻:25、登山小徑:26、朝斗臺側面:27-30、朝斗臺的石梯:31-33、朝斗臺臺上所見:

關鍵字:
中山大學 天文臺 廣州 建筑 純陽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