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沙灣(1)巷陌深深
沙灣位于廣州市番禺區政府所在地的市橋西南方向不到5公里的距離,應該說處于珠三角的核心區域之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卻依舊比較完整地保留著一個具有800多年歷史的嶺南古鎮。徜徉在午后陽光下的古街古巷,一股慵懶的眷戀從腳下的青石板路面上傳遞過來,幾百年的歷史仿佛在人們打盹之間就慢慢地開始凝固。 古建筑主要集中在沙灣鎮的西北角。從番禺過來,穿過鎮中心的中華大道,到頭了就是沙灣文化中心。這時候右轉向北,穿過一條繁忙的小街,就可以看到街心小廣場中央的清水井。這就是沙灣古鎮的入口了。 相傳8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這里還是一片半月形的海灘,大陸的邊緣也只是到此為止的。從安徽合肥地區遷移過來的何姓先民開始在這里買房置地,安家定居。他們剛開始時是沿著海岸線建造房屋和街道,便是現在東西走向的安寧街。 行走在陽光下的安寧古街,鞋跟敲擊著麻石鋪就的街道,發出單調的脆響,使得幽靜的古街越發顯得寂靜和悠長。沿街的店鋪依舊擺賣著百年相傳的日用雜品,光著上身的店主斜躺在搖椅上,似在瞌睡,又似在沉思。偶爾,一輛單車從旁邊的小巷子里冒出來,三拐兩拐又消失在鄰近的小巷小街。 沙灣古鎮的總體布局基本屬于廣府建筑的梳式布局,就是以一條街或者一條巷為中軸線,巷子在街道的兩側,民宅在巷子的兩側,形成一種巷子連巷子、院落套院落的格局。如果沒有地形的限制,大街小巷基本上都是垂直平行的,只要稍有方向感,走在其中,多不會迷路。但一旦地形中有山有水有坡,街巷變得曲折起來,走在其中就如同迷宮。我曾經在番禺的另一個古村中走過,彎彎曲曲的,有的通,有的斷,不多一會,自己就迷失其中。后來是逢人就問,好不容易突出重圍的。 穿行在沙灣的古街古巷,面對古樸的街名巷名,令人不禁生出些許遐思和感想。安和巷、孝友巷、敦厚里、進士里,似乎處處在傳遞一段歷史、一個典故、一份執著、一種信念……古老的沙灣人不斷地傳承著祖先的追求,把這種追求凝固成建筑,鑲嵌在街道巷子的名稱之中,一直傳承至今。 閱讀沙灣的大街小巷,便如同閱讀著近千年的沙灣歷史。嶺南文化在這里世代相傳,漸漸地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中、血脈中。 古宅的大門基本都是關閉的,有的甚至上了鎖,鎖頭上已經布滿灰塵和蛛網。古老的住宅漸漸市區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家里如果沒有老人了,基本上就會把老宅出租給外來人員居住。實在破損得厲害,租不出去的,干脆就空起來,讓其自生自滅,可能連維護的興趣也沒有了。 古宅雖然逐漸破損,但殘留在屋脊、墻角、門楣等處的灰塑、磚雕以及隨處可見的蠔殼墻卻依舊清晰可辨,撫摸著這些極富嶺南色彩的裝飾和建筑藝術,感覺自己也漫不經心地沉浸在歷史的慵懶之中了。
關鍵字: 歷史 廣州市 番禺區 陽光 青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