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老街:一條原生態的西洋老街
知道珠海斗門鎮的西洋老街是在當地的一張報紙的一篇小文章里獲得的。出于自己是個古村落攝影愛好者,我決定春節的活動中安排到斗門鎮去一趟。 斗門鎮離市區有30多公里路。珠海的公交很是發達,市區通往古鎮的公交車是可以直達的。我們是從崖門炮臺直接驅車到達的。到了鎮邊上的馬路邊轉了一圈,沒有看到任何有關老街旅游的標識。開到鎮政府院子門口,問傳達室的老人,他也搞不清鎮上有什么老街。就指給我們鎮中心的路。 到了鎮中心的一個路口,四周是商場,一派農村節日的氣氛。還是沒有發現老街。詢問了一個摩的司機,沿著路口向大馬路走去,才發現完全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全是二、三十年代電影里看到的廣州老街的風貌。許多建筑都是具有西洋風格的。街道兩旁聳立著一間挨一間的二、三樓建筑,一樓有過街蓬和店面,二樓有陽臺,三樓有房間。當年許多商店的招牌都依稀可見。足見當年的繁華。最雄偉的是一座加拿大樓,主人當年在加拿大,賺了錢連圖紙和部分材料運到家鄉,建了一座西洋風格的建筑。 如今的建筑,經歷歷史的滄桑和天災戰火洗禮,已經破舊。盡管這些房子都是當年主人的后代居住著,但是后代已經沒有經濟能力去維修它,有的建筑燒塌了一半也沒人管了。而斗門政府的經濟實力應該是無法去維修的。就這樣這些建筑在風雨中自然聳立著。可喜的是,當地還沒有被發展商看上,所以,基本沒有開發。房子也沒有被破壞。當地一位居民還給我介紹了一座當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占領斗門鎮征用的軍隊居住的房子。如今這房子還是非常結實。 本以為珠海是個小漁村,應該沒有什么值得可以留駐的歷史遺跡。想不到在斗門的鎮上留下了一本厚厚中國近代史的活化石。看到這些建筑,讓我想起了新加坡牛水車的老房子,這些房子根本沒有斗門的精美,但是政府把它作為寶貝一樣保護著。新加坡人要讓自己的后代知道自己的先輩生活的地方。 珠海正在變得越來越現代化,期待珠海的父母官能夠去關注和保護好珠海原住民先輩生活的地方。我既希望看到斗門的舊屋被保護好,又不希望看到路邊有西洋老街的指路牌。讓老街安安靜靜地在那里休息和思考。
關鍵字: 公交車 古村落 報紙 春節 愛好者